第142章(第3/4頁)

當然也有維護費用。一般是公所成員分攤。

林玉嬋打算重啟花衣公所,一開始的費用當然全由博雅捐贈。不過公所開張初期,成員零落,跟她那個“天足互助會”異曲同工,維護成本也高不到哪去。花點小錢,租個門面就差不多。

然後再啟用義興的網絡,慢慢壯大,吸引優質商家,爭取讓花衣公所能夠自給自足,做點實事。

這是她的計劃。

只是相關法律規定,要注冊行業公所,必須由至少五家商戶共同申請。林玉嬋按圖索驥,小刀會清單上的老人,五個裏只找到一個。

另外四家她只能自己想辦法:博雅算一家;義興船運承運內陸多省份的棉花,也勉強算合格的一家,蘇敏官答應到時出個面,友情湊數;另外,林玉嬋遍訪花衣街,幾乎敲門詢問了所有棉花商人,但人家看到她一個黃毛小丫頭,開口就是恢復那個已經死透了的“花衣公所”,有人客氣婉拒,有人直接關門。

好說歹說,只拉到兩家半死不活的小商鋪。

第五個就是黃老頭。老爺子破產之前,也是花衣街有名有姓的棉花商人,又是舊花衣公所的成員,資質上完全可以勝任,成為新花衣公所的創始成員之一。

況且,黃老頭因為眼盲,這才事業荒廢。如今他恢復健康,應該不介意給自己找點事幹。

果然,她看到,黃老頭用他復明了的眼睛,仔細觀察那些銀元上的紋理,臉上肌肉抖動。

因為眼疾,他連錢鈔都辨不清。家裏抄得不剩一文錢,自然無法再從商,只能過一天算一天——開始是靠兒媳紡紗織布,兒媳去世,再靠孫女出門乞討,賣點花果洋火,勉強度日。

三日前,在一片黑暗之中,他聽到房門響,進來一個聲音清脆的小囡。他還揍了孫女一巴掌,罵她隨便放生人進門。

然後……就仿佛做夢一樣,睡了一覺,眼睛重新能看到桌床火灶,仿佛回到了十年前。

他那些被病痛埋葬了的事業心,好似山林野火,一下子全都復燃了。

黃老頭沉吟片刻,說:“姑娘,你是我再生恩人,我理應給你做牛做馬,不過……只因我還有家小要養,還請姑娘開恩賞點飯錢。我……我不要補貼,我要抽成。”

林玉嬋:“如今棉花行情被洋商把持,花衣公所未必賺錢,只是給華商一個找公平的去處而已。”

黃老頭顯出不以為然的神色。這年頭做生意,拼的是腦子裏的壞水兒,是背後勢力,哪有什麽公平可講?

不過這林姑娘顯然是冤大頭。她願意出錢資助花衣公所,正好給他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各取所需嘛。

小黃姑娘愣愣地聽著兩個人談話,一個字都聽不懂。忽然探頭看了看外面天色,回身抄起地上竹籃,就要出門。

林玉嬋馬上問:“等等,你一個小孩去哪?”

黃老頭不耐煩,揮手讓孫女出去:“菜場上撿點菜!不然中午吃什麽?姑娘別管她!”

林玉嬋拉住小女孩,起身關門。

“有了花衣公所的收入,你孫女就不用天天去菜場撿剩菜,遭人欺負白眼。我明天會派一個姓趙的經理過來,帶您去縣城完成注冊。這是合約,您不簽,我找別人。”

老專家雖然水平過硬,但對這個照顧自己的親孫女,態度實在是不敢恭維。就算是個護工保姆,也不能說打就打啊。

老人臥床、稚女勞碌,這場景原本撥人心弦。但林玉嬋磨到此時,已有些不耐煩,話音咄咄逼人。

黃老頭還不太習慣戴老花鏡,摘了眼鏡,發現一片模糊,只好又戴上,從鏡片後面打量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十幾歲的小姑娘。

一個女孩家出門談生意,他還是第一次見。換成以前,他和這種不守規矩的怪丫頭,是一句話都不會說的。她要是湊上來,他就當是碰瓷,定要狠狠訓一頓。

但現在不一樣。這個怪丫頭居然治好了他的眼疾,成了他的再生恩人。

盡管黃老頭還是覺得她有點來路不正,但心裏已經松動,想著,給個面子吧。

正猶豫,寫好的合約已經遞到面前。

黃老頭仔細辨別上面的字。還好,盲了許多年,沒忘記怎麽讀寫。

他顫巍巍拿起筆,試探著在桌面上畫了兩下。

“博雅……”

沒聽說過。大概是後起之秀。

在合約旁邊,許是這小姑娘動作倉促,還無意間掉了一張別的名片。

“義興船行……”

黃老頭忽然瞳孔一縮,臉上皺紋凝固。

義興船行,雙銅錢商標。早在他目盲之前,這標志在上海就幾乎銷聲匿跡。

林玉嬋遞完接頭信號,笑著把義興的名片收回去。

“老先生?”

黃老頭一瞬間有點恍惚,不記得今夕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