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4頁)

毛掌櫃嘴裏應著。

他心想,這姑娘啊,真是翅膀硬了。她第一次踏入這個鋪門的時候,那青澀的言語神態他可還記得真真呢。

“對了。”毛掌櫃又說,“林姑娘,我家小囡打算明後年就嫁了,最近家裏也太平,就不讓她來茶號裏拋頭露面。她的工,小的會讓熟練師傅頂上,只會以做得更好。姑娘看如何?”

這不是征求她意見,就是通知一下。畢竟是家務事,林玉嬋這甲方威勢再大,也管不著他。

林玉嬋一怔,有些失落。毛順娘才剛十五歲,對茶葉技術還剛剛入門呢。

但毛掌櫃剛剛對她退讓,她也不好再咄咄逼人,想了想,說:“婚期何時,讓我提前見她一下。”

毛掌櫃忙說還早呢,怎麽也得等明後年。

“又不是養不起一個閨女,小人也把她當掌上明珠。只是那個……閨女年紀大了,畢竟、那個、哈哈、不方便……”

林玉嬋點頭,表示知道了,懶得聽這些套話。

還掌上明珠,切。

她又視察了一下炒茶作坊的工作,這才告辭離開。

她不知道,自己和徐匯茶號還能合作多久。

容閎再一次深入內地,已經能感覺到局勢在慢慢變化。雖然他的人身安全依舊能保障,但沿途百姓就沒那麽好運了。許多熟識的茶農舉家消失,不知去向。

要收到高質量的茶葉,也越來越艱難。

等到這條茶葉輸送線路徹底熄火,庫存的生茶全部加工賣掉,她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去路。

好在她已經攢下不少本錢。博雅虹口開張半年,已經收回了全部投資,還有盈利——

不過一文錢都不在她手上。都給蘇敏官買輪船了。

一想到這,她又是氣出一肚子煙。

狗男人!跟我好果然就是為了我的錢!

早戀果然不靠譜!

--------------------------

--------------------------

元宵節後,衙門商鋪陸續開始復工,林玉嬋過得無比繁忙。供應海關的第一批茶葉已經送出去了。茶葉包裝上一律打了博雅的商標,起到不小的宣傳作用。年後又接到不少訂單,壓力驟增。

無怪毛掌櫃有底氣跟她提價。

最近江浙戰局也瞬息萬變。茶價回落,博雅精制茶的競爭力略有下降,她不得不重新定價——然而又不能讓已繳定金的老顧客覺得吃虧,於是給了額外的熟客折扣券,雇專門的跑街閑工,分發到各客戶的信箱。

不過,隨著太平軍不再進攻上海,不少滯留租界的難民返回鄉下,導致租界內人力費用上漲,短工力夫叫價也高。林玉嬋的鋪子裏沒有男夥計,每次都雇短工,也是一筆越來越龐大的支出。

她想,要是自己有一群專屬的全職夥計就好了,哪怕只三兩個。免得處處用徐匯茶號的人,被他們掣肘。

但她依舊面臨和過去一樣的問題:靠譜的男工根本不會應聘。寥寥幾個來求職的女子,要麽能力不足,要麽是瞞著父兄丈夫來的,沒兩日就被家裏發現,勸了回去。

《北華捷報》在一個角落裏提到,近來廣東地區商貿繼續萎縮,有不少兩廣移民來了上海,在縣城外十六鋪碼頭外形成一個新興的短工市場,呼籲當局對此盡快進行規範管理。

林玉嬋決定,得閑去那裏看看。

報紙依舊是管容閎借的,下午就要還。她一邊快速瀏覽,一邊將重要內容做筆記。

忽然看到——

“上海廣方言館近日正式開課,校址設在江海關內部,由華人和西人教員共同撰寫課本,教授英文。上海僑界對此抱有贊賞態度,均言此舉表明大清國對外開放之誠意。”

這條新聞比較長,下面附了大段對赫德的采訪。冠冕堂皇,什麽響應皇上太後的號召,幫助大清迅速實現國際化,登上世界舞台,什麽促進中英友好關系,當然最後還有呼籲各界支持,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她一目十行看完。

林玉嬋嘴角忍不住翹起。

總之,同文館分校是辦起來了,用的是容閎和各界大佬參與編寫的教材。她覺得自己沒白忙活。

又打小算盤,心想這學校裏那麽多人,講課講得口渴,是不是也需要喝點茶?

有機會到海關,探探口風去。

這期報紙內容真多。林玉嬋瀏覽一遍,正要收起,忽然在角落裏又發現一條簡短的訊息。

“中國行商擁抱現代科技:近日有華人船行購入第一艘蒸汽輪船,處女航在即,恐改寫滬上運輸業競爭格局……”

林玉嬋定定看著那整齊的印刷字體。一粒粒黑色的字母如同蝴蝶,散著墨香,在她眼前旋轉起飛。

是他嗎?

這麽大事不和她說一聲!

報紙是上周的。看看那新船的“剪彩日期”,正是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