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3頁)

“恭喜大人升官!”

*

雖然是意料之中,但眾人口中相傳的“赫大人升職記”,比林玉嬋想象的還要幹脆利落。

他風塵仆仆到了北京,一反此前那種作為英國人的傲嬌,不再跟任何人吵架,也不像其他洋人似的只在小圈子裏社交,反而跟恭親王那些中國官員交往甚密,言語中十分謙遜,並且對於李泰國擅自購買艦隊一事持“很遺憾但是我也不知該怎麽辦”的稀泥態度——這正是大清朝廷喜歡的姿態。

眾清朝大臣好容易遇到一個“溫順”的洋人,立刻給他樹成典型,各種誇獎表揚,意思是讓別的洋人好好學學。

他冷眼看著李泰國在中國人面前趾高氣揚口沫橫飛,直到李攢足了仇恨值,他才稍微添油加醋拱拱火,直到某日李泰國氣頭上說出“如果不順我的意我立刻辭職”的話。

恭親王、李鴻章、曾國藩這些老油條喜笑顏開,就等著他表態呢。

李泰國以為大清不能沒有他。他走了,海關總署就得關門大吉。

誰知人家就坡下驢,立即宣布了新的海關總稅務司人選——委任令早就擬好了,就等著蓋章呢。

李泰國這才反應過來,被自己那個看似低調的下屬擺了一道。

他大罵赫德撬自己人墻角,不配當英國人,但是已經晚了。他回到辦公室,文件行李已經全部打包,倫敦的船票都已經有人給他定好了。

海軍的事自然不了了之,那只先進的海軍艦隊也就地遣散。

一招圍魏救趙之計,再也沒人關心大清海軍司令的國籍問題。

雖然大清已經預付了艦隊全款,但曾國藩曾老先生非常豪爽地表示:“區區一百七十萬之船價,每年九十萬之用款,對中國來說是九牛一毛。這船不如就賞給各國吧,也惡心惡心李泰國那英國佬,叫他嘚瑟。”

“各國”自然樂壞了,列強們一邊看戲,一邊等著天上掉軍艦。

赫德那個汗呀。大清有錢,可也禁不住這麽白扔,他都心疼。

但他忍住了勸諫的沖動,跟心腹商議過後,只是悄悄放出風聲,說美國正在南北朝分治,南方邦聯急需軍艦“北伐”,很快就會帶著銀子來買。

又一招禍水東引,美國公使先急了,馬上張羅安排,把這批艦船火速拍賣,好歹回了點本。

這一場“新式海軍”鬧劇,前後的活動經費、以及付給水手的遣散費、輪船的折舊費,大清朝廷白白花了近四十萬兩銀子,一個救生圈也沒撈著。

大清唯一得到的,是一尊財神。

赫德正式接任海關總稅務司職務,由恭親王親自提名,官階從三品。

他不再是那個高傲倔強的羅伯特·赫德;現在的他,是初窺中國官場之道的鈕祜祿·德。

整個粵海關舊部雞犬升天,每人都賞了半年工資,外加三天帶薪假。眾人興高采烈,已經開始提前過年。

林玉嬋捧著一堆銀元,前前後後數了三遍,樂得睡不著覺。

她覺得自己在這件事上的貢獻微乎其微——的確,她當了一晚上陪聊,給赫德提供了一些簡單的思路。但那些切切實實的書信、斡旋、應酬、交往……都是赫德一人發揮。

倘若把官場比作球場,她不過是給他發了個好球,之後的運球、過人、射門,都跟她沒關系。

不過這錢她拿的心安理得,完全符合規定。

赫德剛給她破格加薪,轉眼就是六個月工資年終獎,足足四十余銀元,相當於三十兩銀子。

是她當初“賣身錢”的兩倍。

不愧是財神啊。

但她樂著樂著,忽然笑不出來。

“離兩千兩還差得遠呢。”她想,“三十兩,頂多贖個手指頭。”

*

接下來的日子她忙得腳朝天。赫大人從此徙駐上海,粵海關裏那些成箱的文件、他喜愛的家具書籍、還有隨從們的家當行李,都要船運過來。

江海關要清空,清理前任留下的痕跡,按照赫德的喜好重新布置。

林玉嬋雖然婉拒了赫德的貼身女秘書邀約,但她原本合約未滿,還是臨時通譯,在其位謀其事,各項工作照常,不敢有絲毫懈怠。

赫德也照常往極限使喚她,給她委以“重任”:整理交接歷年档案文件。當然核心機密文件她接觸不到,每天看的都是雞毛蒜皮。這完全是體力活,她昏天黑地幹了幾天,覺得自己快近視了。

不過雞毛蒜皮有時也很有娛樂性。林玉嬋從這些文件裏,看到了整部晚清對外貿易發展史:鴉片如何悄悄流入,如何一發不可收,如何在走私與合法之間來回橫跳,又到底卷走了多少中國人民世代積累的財富;茶和絲綢如何撐起了出口額的半壁江山,華商又如何被洋商積壓生存空間;東南沿岸如何海盜猖獗,做下累累血案;海關成立初期如何黑暗腐敗,堪稱內務府的提款機,巨額的銀兩如何去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