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此生不見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就在王管家出門找大夫的短短時間內,王家兩個姑娘失蹤的事情,立即在潯州城裏傳的轟轟烈烈,掀起了城內最新的一股八卦風潮。

身為半個當事人之……三的“似錦酒樓”萬掌櫃等人,從王家出來後,一路上也不免受人指指點點。

“多好的小夥子,怎麽王家兩個小姐寧願離家出走都看不上呢?”

“不會有什麽暗疾吧?”

“是不是犯了事才逃到廣西來的?身上背著案子吧。”

萬達聽不懂當地土話,一路毫不在意地走著。還因為賬冊順利到手了,心裏爽快,腳下也虎虎生風。

倒是聽得懂當地土話的楊休羨和梅千張兩人,聽著身邊這群三姑六婆和左鄰右舍的陣陣編排,臉色都很是尷尬。

不過這樣也有好處。

應該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都不會有媒人上門,給他們保媒拉纖了吧。

一行人回了酒店,還沒進門,就看到邱子晉倚在門邊,一臉焦急地看著他們。

“掌櫃的。京城那邊來消息了。”

終於把他們盼回來了,邱子晉拉住萬達的手將他拉進店裏。關上門,緊張地說道。

剛才店裏來了兩個行腳僧人,在這裏討齋菜吃。

廣西這裏雖然是漢僚雜居之地,但是信佛崇教的人很多,城內外寺廟遍布。這些僧人時常在城內外走動,祈求施舍。

就在高會去廚房給他們盛飯的時候,其中一個老和尚俯身到邱子晉身邊,將覃公公將要蒞臨的消息告訴了他。

原來這兩個人不是和尚,而是東廠的番子喬裝打扮的。

稍後,兩人拿了裝滿素菜和白飯的缽盂,對邱子晉行禮後,轉身離開。

除了告知他們覃公公的消息,兩人還帶來一個情報。

王家的兩位姑娘,已經被他們在城郊攔下。至於如何處理,還要問一下萬鎮撫的意思。

涉及到錦衣衛和東廠內部機密,這回沒辦法讓梅千張旁聽,萬達打發高會和他去汪府給汪直問好,看看小家夥到底有沒有事兒。

聽到又要去汪家,梅千張表情復雜,不過也沒有拒絕。收拾了一下後,跟著高會一塊去了。

“陛下居然會派覃公公出宮,不會是軍情有變吧?”

萬達趴在桌子上,憂心地問道。

“不排除是用兵的方略有所調整……我們呆在潯州的時間可能不多了。”

他們之中,楊休羨最有經驗。

覃昌這樣身份的宦官離宮,朝廷內部必然將會有大的舉動。

“幸好我們運氣好,已經掌握了最重要的一部分情報了。”

萬達將賬本從懷裏掏了出來,一本本放在桌子上。

“如果這個賬本沒有錯的話。潯州的問題就大了。”

把兩位王小姐的問題先放到一邊,眾人粗略地看了一下這五六本賬本,表情沉重。

王員外的生意果然不是特別“幹凈”。

應該說是很“不幹凈”。

王老爺說他城外有良田萬頃,應該不只是水田稻田,還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山地。

而城外的山地,世代都是僚人的家園。

要知道,從洪武三年開始執行的“開中法”,其最初的目的,是因為邊軍疾苦,缺糧少鹽。為了鼓勵鹽商們將糧食運到邊境,補充當地糧草,換取鹽引的良法。

正所謂:中鹽之法,軍守邊,民供餉,以鹽居其中,為之樞紐,故曰開中。(《明史》)

雖然這條法令在執行了沒多久後,就開始有些荒腔走板,從運糧變成了在駐軍旁邊種糧。

不過好歹也因為這樣,開墾出了邊疆的大片荒地,解決了民生問題。

尤其是河套地區,遼東遼北,乃至靠近漠北的廣大區域。

原本因為連年戰亂,百姓四處逃荒,良田荒蕪,人煙稀少。有些則幹脆自古都是無人開墾的荒地。

把這些地方開墾出來,完全符合孔子他老人家說的那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費。”

雖然有明朝有駐軍戍邊,屯兵種地的傳統,但畢竟軍隊的能力有限。

建國之初,幾個重要的邊城都沒有辦法恢復農耕和商業流通,不利於邊境發展和人口增長。

有了這些鹽商在當地屯田,招募農民耕種,又源源不斷地將內陸的各種茶葉、布匹商品帶到邊境,很快就帶動了當地的發展。

幾年下來,至少在北邊的幾個衛所,商屯都經營的挺不錯的。

要說有什麽問題,問題也很明顯。

北邊那邊,發生的最多是所謂“占窩”——就是皇親,勛爵,宦官們利用自己手中的勢力,買通戶部,將本該發給商人的鹽引,批給他們。然後再由他們,轉賣給鹽商,先賺上個一筆。

如此一來,商人們勢必將會在當地大肆剝削。甚至同時從事私鹽販賣,邊境走私,以求盡可能地彌補其中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