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大明朝的軍改(第2/2頁)

但這麽做風險實在是太大了,因為自切三寸都不一定能進得去。那大家為何還這麽做?還不是找不到正經職業的人實在太多了!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辦法有兩個,第一,對外擴張,用其他民族的土地來安置本族百姓。第二,提高生產力,尤其是開展工業化。如此,第二產業,以及因為社會財富的增加迅速發展起來的第三產業,就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容納下在第一產業中被驅離的這些人。

所以,為什麽朱由棟穿越過來都二十多年了,才開始整頓軍戶,原因就在這裏:東南亞的納入,以及大明工業革命的發端,使得前面的兩條都滿足——如果這兩條都不滿足,只是為了減少開支就進行裁員,那,要麽像歷史本位面的九千歲,裁出一個鄭芝龍來。或者是像崇禎帝一樣,裁出一個李自成……

總之,裁員這個事情,作為公司老總都不能隨便裁。作為國家的統治者更不能隨便裁了:你得給人家事先找好出路啊。

按照朱由棟的設想,在目前國家鹽稅、商稅步入正軌,即將新增礦稅這個大項,同時距離預想中與歐洲決戰尚有一段時日的時刻。國家養三十萬常備軍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軍戶,可以去做武警(駐屯軍)、警察(差役)、工人,實在割舍不下土地的,那你去海外吧,那裏的土地一年兩三熟,可不比現在大明北方因為小冰河的原因,十年九旱,一天到晚都歉收的強?

給貧困至極的幾百萬軍戶找一條出路,借此減少朝廷的負擔(朝廷該養的是能戰鬥的軍隊,而不是不能戰鬥的軍戶),把有限的財力用來練出精兵,進一步增強國家軍事實力。這才是本次軍改最根本的目的。至於軍銜,那只是附帶,純屬穿越者個人的喜好。

大明剛建國的時候是有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之下是各個衛所的千戶、百戶、總旗、小旗。但是大都督府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軍方的裝備、訓練、軍戶日常生產、武將選拔等權力,全都屬於大都督——這種情況,別說老朱這種掌控欲超強的開國之君,就是普通的皇帝都睡不著覺。所以自徐達之後,大都督府很快就被關閉了。

到了明朝中期,軍鎮制度開始出現。大明的武將從高到低成了總兵(省軍區司令)、副將、參將、遊擊、守備、把總。總兵之上,如什麽五軍都督府都督啥的,基本都是虛銜了。

“滿桂啊。”

“臣在。”

“朕這次軍改,在軍銜上,是這麽安排的。最高軍銜是大元帥,僅限一人,目前空置。之下,是陸軍(海軍)元帥、陸軍(海軍)大將若幹,目前都空置。然後是上將。這上將呢,你、曹文詔、劉招孫都是上將。麻貴、俞咨臯、劉綎、李如柏、麻承詔等,也是上將。當然,俞咨臯是海軍上將。而且你心裏也清楚,除了你和文詔、招孫外,其他幾位上將,基本都是榮譽軍銜,不會再領兵打仗了。而且,這批的實權上將裏,全是陸軍哦。便是李國助、顏思齊,也只是海軍中將。滿桂,將來你可得好好的做啊。”

“臣,臣多謝皇上厚恩!”

“哈哈哈,可別急著謝恩啊。嗯,這上將下面,依次是中將、少將、大校……少尉、見習少尉等。在這次軍改中,基本上,原先新軍的十個鎮的總兵官,基本都是中將或者少將。”

“皇上,臣有點不太明白了。這軍銜和軍職不是一回事吧?”

“當然不是一回事了。軍銜是武人的軍事級別,軍職是武人的實際職務。朕已經決定,以後,改鎮為師,改協為旅,在旅與營之間,增設團一級……有軍功或者高年資的師長,是中將。新任的年輕師長,是少將……”

“臣明白了。也就是說,臣若是以後還想做大將,做元帥,甚至成為唯一的大元帥,必須要有更多的軍功!”

“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