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四方英才匯聚(第2/2頁)

在北京給朱由棟辦事的溫體仁這幾個月真的是滿頭包:這三個家夥前面兩個還好一點,到底是將門世家出身。這黃得功一個普通軍戶,找起來真無異於大海撈針!

不過溫體仁比起孫承宗、熊廷弼來,其長處就在於:身段夠軟,姿態夠低。只要是太孫交待的事情,不問任何問題,只管去做——若是臭嘴熊廷弼在這裏,估計就會說什麽十幾歲的孩子幹百戶成何體統之類的話了。

到了十一月,隔得最遠的趙率教也趕到後,朱由棟把這五十六個人召集起來,並加上方山學校裏年紀最大的,這一年有了十七歲的二十四個學生(做總旗),一共是八十人,開了一個會。

當然,這個會議肯定是先要由南京守備勛臣、南京兵部尚書、五軍都督府的相關官員先講話的。不過這些家夥這會兒都有些忐忑:崇明沙的那些海匪已經夠強了,操江提督也被太孫拿到了。太孫還嫌不足,還要在靖江島這麽關鍵的位置上再弄一支水軍?看這個布局,太孫的意思是要壟斷長江三角洲的絲綢、茶葉、瓷器外銷了?

可是南京的官員們,只要等級高一點的,都是要麽自己有商隊,要麽參了股。全都靠著海貿走私發家致富呢。這要是太孫要吃獨食,以後可該怎麽辦?

所以,這一段時間,朱由棟們是集中精力辦橫海衛復建的事情。而南京的各級官員卻是圍著曹三喜各種獻媚:大掌櫃的,太孫對長江外貿到底是個啥意思?我們能入股麽?

曹三喜發出的信號是:殿下是不會吃獨食的,而且殿下建議大家聯合起來,一起收貨,統一定價,如此一來,大家賺錢不是更舒服?至於說,讓誰入股,讓誰滾蛋,就看誰支持殿下復建橫海衛的工作了。畢竟,復建此衛,是太孫提的議,若是辦得不好,太孫的臉上不好看啊。

這個風聲放出去後,南京官場上下,稍微有點實力的大佬們紛紛叮囑各自的手下和代言人:千萬配合太孫的工作,一定不要招惹太孫啊!

所以,到了十一月十日這一天,朱由棟召集軍官們開會的時候。南京各級官員很是知趣的全部出席捧場,在各自慷慨激昂的講了一些場面話後又非常懂事的迅速退走。把舞台完整的留給了朱由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