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養鴨場 訂單來的猝不及防,差點……(第2/3頁)

現在問題來了,石竹縣能生產的農產品,還有幾個沒被周邊市縣搶空的?說起來簡直一把辛酸淚。

因此,被搞到差點頭禿的張國臻只憑一個電話,立刻帶著司機沖到大圓村,拎起楊文忠就往附近碩果僅存的一個土麻鴨養殖場飛奔而去。弄的楊文忠好半天都沒反應過來,愣是沒弄明白,跟養鴨場搞個長期合作而已,怎麽驚動了副縣長?

不過,楊文忠是個順杆往上爬的好手,副縣長要考察,他絕對認認真真配合工作,先留個好印象。至於最後有什麽決定與政策,到時候再說。

養鴨場不在大圓村,甚至跟他們不歸屬一個鎮。先前他壓根沒考慮土麻鴨,那玩意進價太貴,做生意劃不來。且養殖量少,容易被養殖場卡脖子。不比遍地都是的良種鴨,養殖場膽敢卡他們村的脖子,他往老鄉家裏一只一只收都能湊齊了!誰怕誰!

可副縣長出馬了,他也就沒吱聲。反正去土麻鴨養殖場看看又不要錢,實在推脫不過,還能放龍向梅。那是個剛20的小姑娘,非體制內非黨員,三代貧農根正苗紅的一網紅。別說副縣長,副市長來了都能梗著脖子說不鳥就不鳥,你奈她何?

楊文忠心裏有數,更淡定了。一邊熱情洋溢的跟張國臻匯報著村裏的情況,一邊時不時掏手機看後台。換成別的時候,領導說話你敢看手機?怕不是欠社會毒打。可現在麽,看的是龍向梅淘寶店的後台,那沒事了。不但楊文忠忍不住一直看,張國臻三五不時的瞥兩眼,真心實意的為縣裏多了個網紅而高興。

車開了一個多小時,多虧了村村硬路通的政策,一路都算平穩。比起前些年下個鄉,車子抖的能把胃都吐出來的情況好太多了。幾個人低調的抵達了養殖場附近,車開不到最裏面,只能下車步行。

沿著土路走不到50米,見到了一個毫無特色的木制門樓,上書“劉胖子養殖場”。推開門口的木柵欄走進去,楊文忠下意識的掃了眼場內情況。養鴨場規模不算很大,約7畝的池塘面積。最多能養1400只左右的鴨子,按照淘寶店預定數,都不夠一波帶走的。心裏立刻不大滿意了。

養殖場內的土狗聽到了陌生人的腳步,齊齊大吠。一個健碩的中年女人迎了出來,上下打量了張國臻一眼,見他一副標準幹部的打扮,試探著的問:“領導,你來買鴨子?”

張國臻和善的笑道:“我是副縣長張國臻,老鄉你叫我老張就行。我們縣出了個賣血醬鴨的網紅,生意不錯,村裏鴨子供不上了,聽說你的鴨子養的好,來你這裏看看。”

中年女人正是養殖場的老板劉艷蘭,因為胖,所以外號劉胖子。早年南下在家廣式飯店裏打工,偷學了廚師做涼拌魚皮的手藝後,辭職跑去城中村裏擺攤。結果因滿腹心思在賺錢上,忙的來不及談戀愛。搞到三十多歲了都沒對象,把家裏急的不行。強行拖回來相親。

三十多歲的女人在村裏能找什麽對象?要麽鰥夫要麽殘疾要麽二流子。偏偏她精的要死,別人問她在外做什麽賺錢的營生,她一律答在廠裏做流水線。村裏出去打工的不知凡幾,一說起流水線,她的收入大家便心知肚明。弄得一群青壯年錯失了少奮鬥二十年的機會。

嫁不出去,再出門賣魚皮,市場已經被人占了。只好折回來拿積蓄開養殖場,一晃十年過去,鴨子賣了幾十批,她依然單身。是村裏的笑柄,也是神話。可惜經濟不景氣,養殖場每況愈下,神話破滅,只剩笑柄。

她這代人,生於改革開放之初,小學畢業輟學,南下親眼見證了時代的風起雲湧。進過廠、學過藝、偷過師、開過店,活生生一部底層人物掙紮的傳記。

忽然見到副縣長,她臉上笑容真摯,卻半點不顯慌亂。幾句寒暄後,領著人走到池塘邊,從容不迫的介紹起魚鴨混養的生態養殖場。

張國臻不太懂養殖,只覺得鴨子油光水滑的,看著很是精神。楊文忠卻是老手,他自幼生長在農村,一搭眼便能知道鴨子的好壞。劉胖子的麻鴨確實好,品種純正,鴨子不大不小,想必味道一定很不錯。唯一頭痛的是,1000多只鴨子,夠幹嘛的?

哪知劉胖子燦然一笑:“一千多的訂單算什麽?我的鴨子,你炒熟了150一只賣出去是虧待了它們。物以稀為貴,你們搞兩種定價嘛!普通鴨子進價才20多一只,你們賣120,打個價格戰。我的鴨子你一口氣買完,我給你打折,70一只。正宗生態養殖,農業專家來我這兒上過課的。炒熟了的賣400一只,我保證萬千的人買,你信就都拿走!不信算了!”

楊文忠倒吸一口涼氣:“進價70賣400?你當網友是傻子?”

劉胖子莫名其妙:“有麽子奇怪的?好的生土雞都能賣兩百一只呢,炒熟的算農業加工品,四百有問題?你厚道點賣三百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