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 治黃之策(第3/3頁)

“還請陛下賜教。”陳定依然恭恭敬敬地行禮,這絕非是君臣之禮,而是對於知識的渴求。

寧渝感慨道:“黃河之所以常常泛濫,便是因為泥沙俱下,導致水面年年升高,以致於洪水泛濫,黃河也屢屢改道。”

“建炎二年之時,杜充為抵禦金寇南下,在滑州掘開大堤,導致黃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黃海,如今黃河然時有北沖,但均被人力強行逼堵南流,南流奪淮入海期間,鄭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黃河主流也是遷徙不定。”

“如今黃河或由泗水入淮,或由汴水入淮,或由渦水入淮,或由潁水入淮,或是同時分幾支入淮,而如今黃河兩岸地形已經呈現南高北低之勢,將來再此北決也只是時間的問題,這就好像是一把懸在我們頭頂上的劍,隨時有可能會落下來!”

實際上,由於寧渝不清楚黃河治理歷史,因此他如今還不知道府是,在靳輔大治黃河之後,由於清廷不治海口,導致海口漸淤,河底漸高,使得後續黃河下遊的決口日漸頻繁,可以說平均每六個月就決口一次,與明代時期相比已經是每況愈下。

更嚴重的是,到了19世紀的時候,黃河連續在1841、1842、1843、1851年發生了4次大的潰決,一直到了1855年,終於使得黃河在河南蘭陽北岸銅瓦廂再一次改道,而這一次黃河改道奪山東大清河入渤海,將口門刷寬達七八十丈,一夜之間,黃水北瀉,豫、魯、直三省的許多地區頓成災區,受災人口多達七百余萬。

盡管寧渝不知道,可是他也明白眼下的困境有多麽難以走出來,這關系到的不僅僅是一條黃河,也是數千萬百姓的福祉。

“竭天下之財賦以事河,古今有此漏卮填壑之政乎?”

寧渝不由得發出輕嘆,他負手走到車輦窗前,聽著窗外呼呼大作的風生,低聲道:“如果不從根源治理黃河,就算我們今天砸下再多的銀錢去治理,將來終究是一場無用功,就好像當年的靳、陳二公一般,一番心血化為泡影。”

說到這裏,寧渝轉過身子,面色堅定的望向陳定,一字一句道。

“朕會徹底放權給你,給你二十年的時間治理水患,再花一百年的時間種植林木,恢復黃河兩岸乃至於黃土高原的水土,到了那時,咱們的子孫才能真正的做到安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