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巡視黃河(第3/3頁)

自從唐宋之後,黃河的問題便開始變得越發嚴重,而自從到了明清之際,黃河則是到了幾乎年年都會決口,更是年年考驗著沿河的治理情況,像清廷剛剛入關之後,便專門設立了河道總督,專門管理黃河河務。

只是當時的河道總督衙門並沒有將百姓真正當一回事,而是想盡辦法向朝廷要錢,像每次黃河發生大的決口,朝廷動輒就會拿出上千萬兩的銀子來治理,而這些錢也使得河道總督衙門的官員營私舞弊之風盛行,甚至被稱為‘濁官。’

“而不肖官吏繼之漸生惡習,遂因以舞其詐而縱其貪。昏聵驕奢,災喜事,鉆營把持,溪壑無厭。”

為了多撈銀子,許多河道官員甚至期望黃河年年決口,以致於中樞不得不下令規定,每次黃河決口所耗費的錢糧,中樞只拿六成,剩下四成由地方支出,這也是為了讓河道官員盡職的緣故,不可謂不悲哀。

而自從大楚奪下了天下之後,針對‘治黃工程’也進行了全面的整改,廢除了過去弊端叢生的河道衙門,重新設立了治黃工程委員會,專門進行黃河的治理工作。

只是當時大楚處處用錢,實在是沒有辦法針對黃河進行全面的治理,只能沿用過去的法子慢慢補決口,因此從大楚立國以來,黃河決口依然是年年高發,好在寧渝一直都要求必須要妥善照顧災民,才沒有出現餓殍遍地的現象。

“治理黃河絕不能繼續這樣下去了,朕已經讓內閣編制了相關的計劃來進行治黃,從遷居移民和保護水土的方式,來減少黃河水中的泥沙,這一次咱們就實地去看看,到底怎麽才能真正的治理黃河!”

寧渝想起了前世所看到了那些治理黃河視頻,心中並沒有浮現出無限的豪情,反倒是感覺到有些悲哀,在過去的數千年裏,有多少人犧牲在黃河上?又有多少人望河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