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諸華諸夏(第3/3頁)

不過其中有一條主要原因,那就是由於這個年代的華夏,並不存在後世的漢語拼音,而是用一套十分復雜的“反切”注音法,即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堪稱繁瑣難學,就連寧渝看了幾眼也覺得十分復雜,因此難以學會也實屬正常。

寧渝作為後世穿越者,對於“漢語拼音”的強大之處可是非常了解,遂自信道:“收效甚微主要是因為‘反切’難學,朕已經自行創造了一套注音法,通過這個法子只需要掌握二十六個拉丁字母以及五個表示音調的符號即可,就能拼出完整的官話來,學習起來並不復雜。”

“陛下所言,倒可一試,若是能夠簡化學習,自然能夠容易普及。”崔萬采連忙點頭,他見皇帝一副自信的模樣,自然也不好反對。

寧渝笑道:“當然,‘漢語拼音法’終究也需要人去推廣,因此朕以為在原來的義務教育基礎上,需要派遣老師集中學習‘漢語拼音法’,到時候才能帶動更多的學生去學習,而他們也將會逐漸帶動下一代的風潮。”

在這件事上,寧渝想得很明白,對於那些老一輩的人物而言,讓他們突然去學習另外一種語言,實在是有些過於難為了,而且也不切實際,反倒讓學生從小通過義務教育學習,則成功率還會大一些,等到他們都長大了,語言現狀自然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將來,我大楚的所有官私學校,都必須要使用官話教學,絕不可繼續使用方言教學,另外所有的官員和吏員都需要在三年時間內學會官話,逾期者若不會官話,則直接辭退處理。”

“至於在對諸夏各國的溝通當中,也將全面使用官話,而朕也將會給朝鮮、日本官吏下令,必須要全面推廣大楚官話,當然教育部要多多予以配合,相關的培訓老師也需要多多培養……將來可酌情在語言優異者身上進行獎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