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三宣六慰(第3/3頁)

從嘉靖三十五年到萬歷末年,中間大約半個世紀的時間,經過明王朝和東籲王朝的反復較量,明王朝喪失了原轄的木邦、孟養、孟密、老撾、八百宣慰司,原來的三宣六慰,只剩下車裏一個宣慰司和南甸、幹崖、隴川三個宣撫司。

可以說,東籲王朝就是踩著明廷三宣六慰的屍體上崛起的,而當時的明廷國力已經日益衰弱,對這個過程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眾人對‘三宣六慰’的歷史並沒有太陌生,因此聽到寧鐵山提出的時候,一個個都顯得憤恨不已。

李石虎冷笑道:“寇可往,我亦可往。當年東籲王能將大明的‘三宣六慰’占下來,咱們今天自然也能收回來。”

楊應元亦是感慨一番,道:“當年的東籲處於鼎盛時期,而大明處於衰落時期,自然難以保住,可是大楚如今乃新朝立鼎,如日東升,而那東籲卻是老邁腐朽,不堪一擊了。”

寧鐵山微笑道:“楊參謀看來對於東籲也頗為了解,還請一並介紹吧。”

“不敢不敢……”楊應元謙虛了幾句,隨後才道:“眼下的東籲已經有幾分王朝末期的感覺,其國內的撣族和孟族對緬族都深為不滿,再加上越來越多的阿赫木旦都淪為私人奴隸,因此整個東籲的處境都十分危急,咱們眼下出兵的勝算是非常大的。”

所謂的阿赫木旦,其實就是指東籲王直屬的私人農奴組織,像國王直接掌握著大量土地,把土地分配給各種阿赫木旦組織,而作為封建農奴的阿赫木旦,本身就是兵農合一的制度,因此也是國王的財力、人力和兵力的主要來源。因此一旦阿赫木旦淪為私人奴隸,就類似與衛所制度的瓦解,直接代表了東籲王本人力量的衰弱。

寧鐵山點了點頭,“這一次出兵,既是對緬甸土邦侵略邊境的懲罰,亦是一報當年三宣六慰之仇,咱們需得一戰攻滅其國,重新收復故地……”

在寧鐵山話音未落的時候,復漢軍方向的炮群發起了怒吼,而一隊隊的復漢軍士手中舉著火槍,身上背著行囊,腰上挎著刺刀,朝著新街方向發起進攻,而這也代表了寧楚征緬之戰正式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