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裏橋之戰(三)(第2/3頁)

一時間,眾人陷入了沉默,直到寧忠義覺得自己應該說點什麽的時候,寧渝卻擡起了手,臉上帶著幾分自信的微笑。

“既然客人來了,咱們總得做點什麽,否則豈不是讓雍正小瞧?”

寧渝的手指點在了僧保的那顆小黑棋上,冷笑道:“放他們進來,讓二十三師頂上去,告訴謝慶春,拖住馬隊兩個時辰,朕給他們全體嘉獎!”

一聽到這話,眾人不由得眼前一亮,二十三師這一仗遭遇的傷亡肯定會很大,可是這也是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相對於其他編號靠後的師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寶貴的機會了……

至於謝慶春這個老將,也進入了所有人的視線,只要他能夠頂住清軍馬隊,將來少不得一個子爵……

……

戰場上的任何動靜,此時已經牽掛著所有人的心臟,對於雍正而言更是如此,他手持著千裏鏡,望著僧保的馬隊發起沖鋒,臉上陷入了沉思。

除了僧保馬隊的沖鋒,雍正也看到了復漢軍的後續部隊,正在朝著僧保的馬隊方向展開了反包圍,簡單來說一旦僧保突擊不成功,便只剩下全軍覆沒的下場。

軍機處大臣們以及順承郡王錫保圍在沙盤前,而順其他的八旗將佐們,也是緊張地大氣也不敢出,靜靜等待著雍正的決定。

“倘若置之不理,則多羅郡王璘布所部決難繼續堅守張家灣,一旦張家灣失陷,復漢軍完全可以從側後包圍我八裏橋,到時候鎮守八裏橋,只會讓我軍更加被動。”

順承郡王錫保年輕氣盛,在考慮問題上更多還是從問題本身出發,因此他很快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那就是安排定福莊還有駐守八裏橋的清軍馬隊,直接對復漢軍發起進攻。

在錫保看來,八裏橋眼下已經失去了防守的價值,原先打算以八裏橋來吸引復漢軍主力進攻,從而打擊對方的戰略目的,本身就透著幾分異想天開——對方不是傻子,他們不會傻乎乎地從那麽狹窄的橋面上通過。

當然,錫保並不敢將這些話說出來,因為鎮守八裏橋本身是雍正的主意,而不得不說,外行人對於戰爭的思考,總是透著那麽幾分想當然,畢竟敵人可不會那麽傻。

其他人自然不敢搭話,而雍正臉色也有些發青,冷哼道:“守八裏橋是為了守住通往通州的要道,自然不能輕易放棄……”他先是挽回了幾句,隨後輕聲道:“定福莊的清軍要動,通州的新軍也要動,得把對面也給拖進來……”

在如今這個時代,戰爭指揮並不是像很多人以為的那般,能夠根據敵方的情況進行細節上的調整,真要是強行這麽幹,那就等著吃敗仗吧,就好比後世某位指揮機槍手前移十米的天才戰略家,在戰爭中被打得一敗塗地……

對於雙方統帥而言,他們能做的就是通過對局勢的判斷,將自己手裏的棋子慢慢放下去,然後在漫長的等待中,得到一個似是而非的消息,接著根據消息來進行判斷,放下一顆新的棋子,但問題就在於誰也不知道這個選擇究竟是否正確。

因此,作為統帥絕不可能第一手就把所有的棋子放出去,否則等到對方根據情況化解之後,那麽自己就沒有了插手的辦法,只能幹瞪眼看著局勢逐漸惡化。

雍正盡管不懂得軍事策略,可是對於這個道理他是明白的,因此當他不得不應手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拉著對方一起應手,通過拼硬實力的方式,來化解對方可能存在的底牌。

聽到雍正這番話,徐元夢當下便大吃一驚,他顫聲道:“皇上,只怕這太冒險了一些……”

反倒是順承郡王錫保,倒是頗為贊同,他瞥了一眼徐元夢,不冷不熱地頂了一句,“大學士不懂戰事,如果不去策應僧保的馬隊,不光使得僧保他們的進攻被化解,還會導致他們被徹底包圍,這太傷士氣了,後面的仗可就不好打了……”

徐元夢皺了皺眉頭,他終究不太懂軍事,只得輕輕嘆了口氣。

雍正見無人再有反對的意思,當下便點了點頭,安排了大批的侍衛將消息傳遞了下去,等到消息逐漸傳遞了下去之後,只見整個清軍防線上的近十萬人都開始動了起來……

……

清軍防線和復漢軍陣列上的變動,並沒有瞞過僧保的眼睛,他心裏大概明白,恐怕這是皇帝已經注意到了他的動向,當下便有些振奮,一旦此戰建功,將來在皇帝心裏的地位也就不一樣了,一時間心裏有些發熱。

“為了大清,沖啊!”

冬日的陽光顯得有些溫暖,也有些略顯此言,而僧保則端平了長矛,雙腿狠狠磕在馬腹上,而胯下的駿馬在受力之後,如同利箭一般發射出去。

在僧保的身後,則是一排排的八旗馬軍,他們在此時也發起了沖鋒,目標便是在三裏外的復漢軍炮兵陣地,而在他們中間,還有一個復漢軍的步兵師,即復漢軍第二十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