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3/3頁)

寧渝卻不這麽看,在傳統明清官制當中,盡管表面看上去官員數量很少,花費也很低,對老百姓是一個大好事,可是實際上這卻是一種懶政的表現,他們只是將庶務推給了吏員,推給了士紳而已,於百姓的負擔並沒有減輕。

“首輔其實沒必要過於憂心,你可以簡單算一筆賬。過去科舉試雖然名額較少,可是這些人授予的官品都很高,也很難直接為朝廷做一些事情,這個買賣到底劃不劃算還另說——眼下寧楚已經取消了官吏的區別,在基層是缺少大量的吏員,如果將這些人派去填坑,不一定會給朝廷添加負擔。”

“首先要明白,眼下大楚並不是無限制增加吏員,而是由各省的財入再加上中央的撥款,才能決定具體的坑有多少,有錢的省事物多,那就多招收一些,他們的俸祿就可以由地方來分擔一大半,反之,沒錢的省就少一點名額,朝廷多養一些……”

說到了這裏,眾人這才明白這個皇帝的路數,好家夥這是把做生意的理論放了進來,簡直都有些喪心病狂了。

不過寧渝的這套理論裏依然有些漏洞,都察院左都禦史李紱臉上帶著幾分疑惑,低聲道:“如今東南各省財稅還算紮實,問題倒也不大,可是西南數省目前財政薄弱,可是又不能缺少官員,否則朝廷無力掌握這些邊地。”

眾人一聽,頓時覺得非常有理,不錯啊,總不能只要富裕的省份,窮省就丟到一邊玩去吧!

實際上李紱提出的這個問題,讓寧渝都有些頭疼,因為這個問題本質上是很難去解決的,除了發展經濟這條路,其他的路只是延緩危機的產生。

寧渝微微沉默了一番,才低聲道:“對於這些省份,將會由中央財政提供扶持,至少要保證其官衙的基本運轉,這也是為了保障領土統一和邊境安定所需要付出的必然代價。”

崔萬采聽到了這裏,默默點了點頭,隨後感慨道:“陛下所言有理,這也是咱們要從士紳手裏收權的一大目的,否則光是朝廷去推動,怕是也推動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