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2/3頁)

可是經歷過奪嫡之爭的雍正,如何會迷信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更別說眼下他的名義上的長子弘時是個什麽德行,雍正心裏更是一清二楚,實際上他早已經有所籌劃。

“朕以為,皇考立嫡乃立賢,其實質就是為了讓我大清的江山,能夠由有德之君承嗣,而非那等小人之輩竊取之,由此似為辛者庫賤婦所出的廉親王等輩,也就沒有染指江山的可能了。”

雍正臉上浮現出一絲冷笑,無論什麽時候,他都會將打擊廉親王作為一件政治上的大事,而被康熙鄙薄為辛者庫賤婦所出的這句話,也就經常提出來了。

“朕以為,嫡長制不可取,但是立賢也不可由過往一般,否則遲早會成為朝內黨爭的武器,這絕非朕的本意。因此立嫡之事,需要從新籌謀。”

雍正在說著這些話的時候,下面低著頭的王公大臣們卻是感覺到一陣冷意,這皇帝也實在是太過直白了些,直白的都讓人難以接受了。

“奴才、臣等不敢……”

見到王公大臣們不敢有反對之意,雍正有些得意道:“朕為此事已經思考了許久,更是看了許多他國之事,在波斯國當中,曾有制度曰密儲制,那每逢波斯王初繼位之時,便密選諸子中才堪承統者,書其名字,封而藏之。王死後,大臣與王子共發封而視之,由此便可確保江山傳承穩固。”

聽完雍正從波斯國翻出來的方子後,王公大臣們都有些沉默,他們大都不是蠢人,當然明白這一制度的厲害,心裏卻是又驚又嘆。

嚴格來說,爭儲之事往往是君權與相權交鋒的關鍵之點,有史以來因為繼位之爭的政治風波更是數不勝數,歷朝歷代幾乎都有,大臣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改變不了眼下的這個皇帝,那就改變下一任皇帝,只要堅持給皇帝洗腦,總有一天皇權便會被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中,這也是朱元璋即便是取消了宰相制度,可是也難免其子孫皇權被大大壓縮的事實。

可是雍正眼下卻另辟蹊徑,你們不是要圍繞著儲君玩套路嗎?那行啊,朕可以立下太子,但是你們誰都不能知道!

在這一點上,雍正是充分吸取了康熙的教訓,畢竟當初的公開立儲制度,幾乎誰是太子誰就成為被攻擊的靶子,不光是有許多人暗中盯著使絆子,甚至跟皇帝的關系也變成儲與君的關系,對於皇帝來說也是一種威脅。

因此當雍正采用秘密建儲的方法後,立嫡之事便完全成為了皇帝的權利,讓所有的皇子都能看到希望,但又沒有明確的競爭目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兄弟相爭,也能避免以皇子為中心的勢力團夥,而大臣們就算能猜到一些,可是也難保皇帝不會修改,這樣一來君權之威盡在臣道之上。

王公大臣們都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就算是漢臣們想要反對,其實也找不到什麽好的反對理由,畢竟大清的皇帝可是遵循的滿洲舊制,你漢家習俗是不能強加於皇上的,這樣一來漢臣們就算是想進言,也沒有別的辦法。

“奴才以為,皇上此策實在是妙極,可收全功。”

“臣以為,秘密建儲,乃穩固天下之良策也!”

沒有了反對派,剩下的自然便都是那些吹捧之言了,眾人卻是將雍正誇得天上有地上無似的,對於這個秘密建儲制度,更是稱頌有加。

“諸位臣工,朕已經草就立嫡詔書,現如今就藏於這正大光明的牌匾後面,待朕若是哪天去了,你們便可以啟開詔書,擁立新君繼位!在此事之後,任何人都不得再向朕進言太子一事,違旨者嚴懲!”

“嗻……”

新的秘密建儲制度就這麽被通過了,可是所有人心裏都明白,那個謎底已經根本不是謎底了,而是兩個顯而易見的字——弘歷。至於其余的弘時和弘晝,幾乎很難再對弘歷造成威脅。

而與此同時,弘時心裏對雍正的不滿也是越來越深,他開始屢屢跟八爺黨中人接觸,甚至還冒著風險去見還在閉門讀書的允禩,當然這一切自然難以逃過雍正的眼睛。

只是此時的雍正卻比以往更加隱忍,他幾乎是用一種看小醜的姿態,看著自家的這個兒子在上躥下跳,心裏卻是漸漸起了殺意,只是這一念頭,卻是為日後的政局變亂埋下了伏筆。

與清廷的暴跳如雷相比,此時狼狽逃竄到台灣的朱一貴,卻幾乎快要發瘋,他從台灣趕到泉州還沒到一個月,結果就被復漢軍的一波突擊給趕下了海,身邊的精銳軍隊也都被打散,回到台灣後甚至大病了一場。

朱一貴的心裏固然對復漢軍帶著恨,可是對於去談判的黃殿,也再也沒有信任,他與當年的這批老兄弟之前,算是徹底出現了一道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