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2/3頁)

郭隆寺是如今青海藏傳佛教最大的寺院,又被稱為是“湟水北岸諸寺之母”,其地位之崇高不言而喻,最關鍵的是,該寺所在地為西藏經青海前往內蒙各地的通道,戰略意義十分非凡,成為了羅蔔藏丹津與清軍交鋒的要地。

在羅蔔藏單津西逃之後,並沒有忽略郭隆寺,而是以護教的名義號召起了全寺僧眾還有郭隆寺多哇管家、嘉譯管家、阿班文則等,屯兵哈拉直溝以拒清軍的到來。

得到這一個消息之後,年羹堯為防久拖生變,隨即令嶽鐘琪和前鋒統領蘇丹火速進軍,而此時的嶽鐘琪手裏只有三千清兵,在哈拉直溝處與郭隆寺叛軍展開了大戰,接連攻占三座山嶺,並搗毀叛軍十座營寨,這才打開了攻向郭隆寺的要道。

戰鼓聲轟隆隆響個不停,嶽鐘琪身著一身鐵甲,指揮麾下的三千軍隊反復沖殺,盡管這些清軍士兵一路經過了苦戰,傷亡亦是慘重,可是如今到了郭隆寺,頓時卻變得士氣高漲起來,其中原因很簡單,嶽鐘琪已經許諾,只要拿下郭隆寺,可允許他們三日不封刀。

在這樣的承諾下,清軍士兵幾乎是悍不畏死一般朝著寺廟裏發起沖鋒,將郭隆寺叛軍打得節節敗退,如今只剩三千多人,藏在寺後的山洞裏負隅頑抗。

“砰……”

清軍的鳥槍手站成一排,隨後便點燃了火繩,這些鳥槍都是出自於火器營,因此質量還不錯,只見一排排彈丸被擊發了出去,隨後一排排的叛軍便倒在了地上,而剩下的叛軍也不願意跟清軍繼續鏖戰,而是紛紛往洞內撤去。

副將宋可進見到槍炮顯威,將叛軍都打回到山洞裏面,這一下槍炮便失去了作用,於是便帶著一個營的清兵士卒,拔出腰刀跟山洞內的叛軍相搏,只是山洞內地域狹小,無法展開兵力,一時間竟然打成了添油戰術,清軍傷亡慘重。

片刻之後,宋可進十分狼狽地帶著人從山洞裏逃了出來,而帶去的數百名清軍士兵,卻只剩下半數不到,而且人人身上帶傷,著實有些落魄。

嶽鐘琪冷哼一聲,“一群耗子躲在山洞裏,難道就以為可以萬事大吉不成?來人,在洞口處堆滿柴草,把他們都給我熏出來!”

眾人聽了此計深以為妙,便立馬去砍了許多柴草過來,堆在了洞口處,由於眼下還是初春時節,這柴草都是下雨淋過的,用來生火卻是再好不過,很快便產生了大量的煙霧,朝著洞內湧去。

郭隆寺叛軍在狹窄的洞內本來就很憋氣,如今等到煙霧一進來,便有些耐不住,從洞口處沖出來,結果等待著他們的便是一排排的火槍,還有許多清軍持著長矛和腰刀大肆砍殺,超過三千人就這麽都被捂死在了洞裏。

戰事發展到了這個階段,郭隆寺的喇嘛前後戰死了六千多人,再也沒有了絲毫的反抗力量,而清軍這一戰也是打得十分驚心動魄,損失慘重,上千人的死傷幾乎是入青海以來最激烈的一戰,光是川陜官兵的腰刀,就砍缺了三四百口。

清軍士卒們打贏了這一仗,便開始大肆縱兵搶掠郭隆寺,更是將這一處寺廟給燒成了白地。

嶽鐘琪心裏沒有絲毫的負疚,而是得意洋洋的給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呈遞了戰報,將郭隆寺一戰的經過細細地說了一遍。

二月,年羹堯接到了戰報之後,心裏亦是興奮無比,很快便給雍正寫了奏折,言稱這一次大勝幾乎是清軍自三藩平定以來最大的戰果,言外之意自然便是希望討要賞賜了。

由於年羹堯這一次是一路光明正大報捷,因此在消息還沒有進京師之前,寧渝通過軍情處便已經知道了這一戰的情況,臉色便有些凝重了起來。

“王上,如今清軍西北大勝,或許羅蔔藏丹津可能堅持不了那麽久,我們要不要再給些支持?”

樞密副使寧忠義看完軍情處發來的密報之後,臉上也有些不好看,這羅蔔藏丹津實在是有些太沒用了。

實際上在清軍進青藏之前,當時復漢軍出於拖住清軍腳步的想法,其實已經通過軍情處的秘密渠道,將一批繳獲的清軍鳥槍送給了羅蔔藏單津,以加強對方的力量。當然這麽做的不僅僅是復漢軍,連同策妄也是這麽幹過的。

但問題是,羅蔔藏丹津確實實力不濟,郭隆寺一戰幾乎是將他最後的希望都給打沒了,眼下再給支援也沒有太多的意義了。

寧渝感覺自己有些頭疼,眼下這馬上要登基了,可是清軍卻打了一個大大的勝仗,這實在是有些晦氣了,以致於寧渝心中細思,要不要讓復漢軍北上再打一次大仗出來,來把清廷的囂張氣焰給打下去。

“這支持就算了,郭隆寺一戰過後,羅蔔藏丹津恐怕是打不下去了……可是孤眼下也無力抽身,確實有些難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