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麽(第2/3頁)

“孤以為,政務清廓,方能安定四方。尤其是中樞之內,更應該做到職責相應,削減冗官冗職,以確保政務上下暢通無阻。諸卿可有何建議?”

眼下真正能夠參與到這一次會議的人,都是目前復漢軍的中樞力量,對於這件事自然也會深思熟慮一番,因此不管平日裏怎麽說,到了這個場合上,大家不免都沉思了一番,畢竟這一次可不是鬧著玩的,說輕一點關系到大家夥的將來,說重一點事關整個大楚的生死。

“若是接替舊制,倒也未嘗不可,畢竟這天下都已經習慣了這一套……只是新朝初立,若是有些改動,也是實屬正常,卻不知王上心中如何想法?”

李紱的性子做不到那麽剛直,因此很多話說起來還是比較圓滑的,大家夥聽了都會覺得有道理,可是並不能解決問題,而這些東西,也並不是寧渝眼前想要的。

實際上如果只是舊制的話,寧渝完全是可以沿用眼下的這一套東西,他低聲道:“新朝鼎立,絕不可沿用老路,只是孤以為,所謂官制絕非只是為了大家的榮華富貴著想,因此這制度卻是需要細思量一番。”

眾人苦苦思索之後,也是提出了許多看似有用的建議,可實際上依然是換湯不換藥,並不符合寧渝的想法,唯獨一直沒有說話的崔萬采,卻陷入了沉思當中。

見到眾人都沒有新的想法後,寧渝也不由得有些失望,而此時的崔萬采卻低聲道:“王上,先前咱們所做的一切事物,其實還是差一根線去串起來,這一次的官制同樣如此……或許有了這根線,很多東西就會迎刃而解了。”

聽到了這麽一番話以後,寧渝心裏卻瞬間敞亮了幾分,他很快便懂得了崔萬采的意思,他想要更改的其實從來都不是官制……而是封建王朝的這一套行事邏輯。

無論官制再怎麽改,如果始終都是在封建王朝的這一套邏輯之下,其實都是立不住腳的,而且很容易被摧毀掉,甚至包括寧渝前面做的那些動作,或許在他活著的時候能夠維持下去,可是只要將來換了個皇帝,這一切都會被推倒。

“廢除苛捐雜稅,減輕百姓負擔。”

“扶持工商百業,促進資本發展。”

“重修明清刑律,廢除苛刑酷刑。”

“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

當這些東西都攪和在一起的是時候,寧渝感覺自己的腦子都要爆裂開來,這些條款條條都能盡收民心,可是混在一起的時候,卻仿佛少了一個最關鍵的東西。

是什麽呢?

在這個時代,沒有人能給寧渝一個答案,在坐的所有人都沒辦法,可以說,寧渝真正的考驗從來都不僅僅只是清廷,還有天下眾生,如果只是一個換湯不換藥的大楚,這對於寧渝來說是沒有任何的意義。

李紱沉默片刻,隨後低聲道:“王上,於民心而言,絕非一味施恩,更要恩威並重,當下我大楚對百姓施的恩,於清廷已經勝過十倍百倍了。”

一旁的諸位臣子都是發自內心地點了點頭,如今的復漢軍於百姓之索取,於歷朝歷代都是相當低了,軍隊更是秋毫無犯,從來都沒有過殘民害民之舉,如果連這些都還不夠,那到底要做到什麽樣才夠?

沒有人懂得寧渝此時內心的糾結與苦悶,或許對於他而言,曾經所經歷的那些美好與震撼,一直停留在他的內心裏,從來都沒有消散過,以致於不自覺地就會流露出來。

“孤一直在想,為何兩宋之際和明末之時,我億萬漢人,卻未曾守住這個江山?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寧渝眼睛裏閃過一絲痛苦,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死結,困擾在他的心裏,可他是知道答案的,那個答案幾乎殘忍的讓人心碎罷了。

“民不知有國,國不知有民。”

“我大楚絕不做這樣的國!”

……

如今風雨飄搖的大清朝,在雍正這個土郎中的幾副猛藥下來,竟然有漸漸穩住病情的趨勢,開始逐漸讓雍正多生出了幾分不該有的奢望,也就是這藥下的還不夠重,療效還沒達到雍正大夫想要的地步。

“原本攤丁入畝與火耗歸公乃我大清愛民之舉,可為何讓楚逆走到了朕的前面,你們說,這到底是出了什麽問題?”

望著滿朝跪著的文武大臣,雍正頓時有些氣不打一處來,他早已經接到了密報,復漢軍已經在南方數省開始推行廢除耗羨和攤丁入畝的政策,甚至已經走到了更進一步,那就是將士紳也納入進了一體納糧的範疇內。

雖然對復漢軍這種抄襲行為感到無恥以外,可是清廷行動之顢頇,也讓雍正幾乎感覺到心碎,他多番籌謀之下,才勉強開始推行的政策,如今卻被對手全盤照搬,甚至還更進了一步,這想想都感覺有些不對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