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2/3頁)

允禵聽了這句話之後,卻是半句其他話都沒再說,只是硬挺挺地就這麽跪了下去。

眼見到這一幕,雍正的臉色由青到白,再由白便成青,卻是最終一句話都沒有再說,拂袖而去。

對於雍正而言,這一幕比起先前允禵不向自己下跪更要可恨,也更為可惡,讓雍正內心感覺到一片冰寒,好一個八爺黨……

當然,雍正絕不是那種吃了虧還能等閑的人物,他很快就傳了聖旨,將允禵軟禁在景陵讀書,並派馬蘭峪總兵監視,還美其名曰要他留在景陵等待大祭。

朝臣們很快便知道了這一件事,就在眾人以為雍正要掀起政爭之時,次日雍正卻又降旨,令允禩總理工部,卻又是原來的打一派拉一派的手段,卻是玩得越發爐火純青。

對於雍正而言,他現在最想除掉的自然是廉親王允禩,可是他心裏又深深顧忌對方在朝野擁有的影響力,因此反而借昨日之變故,將允禵暫時給幽禁了。

就在雍正大力整頓朝政的時候,西北的策妄阿拉布坦卻開始蠢蠢欲動起來,對於他來說,整個大清朝除了康熙以外,其他人都不值一提,因此便想著再一次對大清動刀子。

而這個時候,正好青海的羅蔔藏丹津脅迫青海蒙古各部貴族,在察罕托羅海進行會盟,目的自然只有一個,那就是背叛大清。

策妄阿拉布坦得知此消息後,隨即跟羅蔔藏丹津暗中約定,“遣人到策妄家,約伊發兵,同擾內地。”

雍正得知這一個消息,整個人都有些氣蒙了,去年的時候才剛剛跟策妄議和完畢,還割讓了大清這些年占領的大片土地,如今這墨跡還未幹,對方便已經悍然撕毀了條約。

可是對於眼下的大清來說,想要再跟策妄打上一場,卻已經成為了一件難事,先不說整個大清的元氣大損,根本無力再戰,就連國庫內剩下的白銀,都已經不到五百萬兩了,想要打仗卻是難上加難。

得到了這個消息後,雍正很快便召集了馬齊、允祥、隆科多,還有新晉的大學士張鵬翮和禮部尚書張廷玉等人前來,商討應該如何應對。

馬齊將整個奏折看了一遍又一遍,卻是輕聲嘆道:“策妄如今作態,便是故意乘著新舊接替的時機,奴才以為對方此番更多的是訛詐我大清罷了,不如再給些錢糧,以求片刻喘息之機。”

雍正的臉色有些郁悶,他悶悶道:“策妄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小人,此番若是再次反悔,卻又該如何?”

說到底,條約這個東西,本來就是一張破紙,有沒有用還是得看實力,像大清如今這般虛弱,所謂的條約也只是用來擦屁股的紙,一文不值。

大學士張鵬翔是康熙九年的進士,早年間仕途履歷豐富,從地方一路做到了中央大員,如今被雍正提拔為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正想在雍正面前多表現一番。

“啟稟皇上,策妄居心叵測,前番悍然作反不言,如今更是擅自撕毀條約,乃不誠之人,我大清若是再言祈和,恐有損先皇威嚴。”

馬齊心裏卻是暗自嘆道,這個時候再說什麽先皇威嚴,這不是在開玩笑嘛?真要顧忌到威嚴,康熙當時如何會跟策妄議和,還不是因為如今的大清,已經無法面臨多面開戰的局面了。

雍正一言不發,卻是望向了允祥,想要聽一聽他的意見。

允祥當即便說道:“先皇考與策妄議和之時,是為了集中精力消滅楚逆,只可惜在戰場上功敗垂成,可是這樣一來,我軍與楚逆已成拉鋸之勢,短時間恐難見成效。”

說到這裏,允祥卻是頓了頓,低聲道:“局勢如此,我大清自然無需在忍,可命西北大軍兵進烏魯木齊,以作威懾之勢。另外可派年羹堯率領川陜各鎮綠營,進軍西藏。”

隆科多雖然是九門提督,如今又授吏部滿尚書,可是他在軍事上的建樹委實不多,因此並沒有什麽建議,反倒是禮部尚書張廷玉卻有些猶豫。

雍正對於張廷玉還是頗為看重的,當即微微一笑,道:“張大人有什麽想法嗎?”

張廷玉輕聲道:“皇上,奴才以為,策妄無非是想著來站一番便宜,可是若我大軍能夠快速平定青藏叛亂,對方預計也無膽繼續糾纏,因此對其自然不必讓步。而我大清如今財力見拙,不妨兩路出兵,一路為實,一路為虛即可。”

雍正點點頭,肅聲道:“既然如此,朕也就放心了,以年羹堯大軍為實,以延信大軍為虛,只要三月內平定青藏,大事即定矣。至於策妄,等朕以後再慢慢收拾他……”

待其他人走了以後,張廷玉卻並沒有離去,而是趴在了地上。

“衡臣還有什麽事嗎?”雍正掃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張廷玉,臉上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