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番外一(第4/9頁)

嘉和顫抖著肩膀道:“娘娘不知道的是,父皇將我交給了宋府,還讓高公公代傳了一句話,他說我狂悖忤逆即便遠嫁草原和親,那也不會為中原和草原帶來和平,而虎毒不食子,他總不能擔個弑女的名聲。”

這話本沒有錯,但偏偏皇帝讓高世雲直接對著宋家說了出來,不就是在暗示說皇帝不好殺嘉和,宋家就看著辦吧。

然而宋家如果為皇帝解了憂,萬一以後皇帝追究嘉和之死,那宋家怎麽可怎麽說,很多話是不能明白地辯解的。

皇帝這是要逼死宋家啊,怪不得嘉和抓著自己當救命稻草,敬則則心忖。

不過這渾水敬則則沒興趣淌,宋家和嘉和對她來說都是不值得救的人,救她們就又得去求皇帝,敬則則覺得這太犯不著了。若是這些人遵守約定,醫塾就不用搬了,她也不用再踏足京城。

嘉和實在沒想到敬則則會如此鐵石心腸,這可與她第一次去求她時的易與態度截然不同了。

這人一哭不成,自然就要開始鬧了。嘉和也是為了求生,鬧是沒敢怎麽太鬧,主要還是大公主的臉面丟不得,但卻不知從哪裏找了跟麻繩,要在醫塾門口上吊。

宋家送她來的人不上前阻止嘉和,卻反而阻止其周圍要救嘉和的人來,並開始破口大罵敬則則冷血無情。

敬則則最看不上這種為一點兒小事要死要活的人,當初在海上那麽艱難,她都沒想過死呢,生而為人多不容易的一件事啊。

有人沒感激過生命,總是恨生她養她的人為何要把她送到這世上來受苦。

“古嬤嬤,別攔著了,她要上吊就上吊好了,你找個人去報官,這種小事我還是處理得好的。”敬則則愣愣地看著在系繩子的嘉和,又道,“李菊你去把所有女孩兒都叫來,讓她們好生看看這位姑娘,錦衣玉食而不足,遇到一點點小事別人不肯幫她,她就在別人門口尋死覓活,讓她們都來看看,並引以為戒,人的一輩子那麽長,遇著點兒小事就要尋死,那還真是趁早死了算了,省得浪費糧食。”

這話別人不敢說,敬則則卻是說了出來,也不怕周圍鄰居指指點點,反正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她可顧不了其他人想說什麽。

嘉和如今是騎虎難下,但大公主的面子也抹不下來,所以真站在凳子上時,淚汪汪地看著無動於衷的敬則則,她還真就踢開了凳子。

敬則則沒想到嘉和還真是“寧死不屈”,她雖然吃了一驚,卻沒動。皇帝和宋家都不管嘉和的死活,她一個毫無瓜葛的前小妾做什麽出頭椽子?

到底宋家的人還是搶上前來救下了嘉和,這會兒逼死大公主對他們家可沒有好處。所以一行人只能擡著嘉和灰溜溜地走了,心裏大約也明白了,敬則則是絕對不會出手相助的。

一個人連承諾都守不住,其他的品行就更叫人不放心了,敬則則不僅沒幫嘉和,其實心裏對皇帝的這番處置也是覺得比較順心的。聖人不是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麽?

宮中,沈沉聽說敬則則對嘉和的處置後,輕笑了一聲,“總算是長大了些了,沒那麽叫人操心了。”

然而即便是痛快了,但嘉人坊依舊回不到敬則則手裏來了,宋家也知道是為何事惹惱了皇帝,敬則則的荼白銀珠衣以及她的手稿都已經被宮中來人收了回去,而嘉人坊也關門大吉了。

然而敬則則要重開自己的成衣鋪子卻沒有那本金了,她的秘閣那邊也得先投錢,醫塾也要燒錢,處處都要錢,她則是窮得叮當響。

有那麽某一個瞬間,敬則則是考慮過要不要跟皇帝商量“賣身換錢”的。當然也就是窮得發慌時的玩笑而已。

但敬則則也知道皇帝就是在等著這一日,否則他為何明知嘉和所作所為,寧願失去一個女兒,也不在一開始就阻止宋氏所為呢?

敬則則也不知道是該為皇帝這“勢在必得”之心而感到驕傲呢,還是悲哀。驕傲的是放著敬蕓那樣的年輕美貌的女孩兒不要,居然還惦記著自己,悲哀的卻是,敬則則知道她遲早得妥協,因為她有太多弱點握在皇帝手裏了。

今日她之所以能自由自在,這是得自於皇帝的憐憫,敬則則一直都很清楚的。她無比憎恨這一點,卻又無力反抗。

好似只有死亡才能徹底脫離,敬則則是深恨這種無力,才會深恨和惋惜嘉和那樣不珍惜性命,她明明還有許多選擇的。

敬則則也有選擇,所以她沒再想過死,也為自己在楊樹村那次的舉動而慚愧汗顏,即便是柔弱之軀也能做很多事情的,才不枉為人一場。因為這一路在海外看過更多的苦難後,敬則則才徹底領悟,她曾經經歷的那麽一點點痛苦,其實比起其他人來說真不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