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118父親的道歉(第3/4頁)

陶衍是一位通情達理的長輩,大概也就是面對兒子時會暴躁一下,大部分時候是那種典型的溫文爾雅的學者風範。

就像是現在,他只是給出了最基本的建議,最終如何去做,還要阮文來決定。

“我們最近挺忙的,我跟阮文的意思是暫時先不翻譯了。”陶永安先一步開口,“爸你最近在忙什麽?你前陣子不是說要翻譯《基督山伯爵》嗎?開始弄了嗎?”

“還沒有,我最近在給他們編制法語教材,得下半年才能動工。”

提到了自己最近的計劃,陶衍不免多問了句,“阮文你對工作有什麽想法嗎?”

雖然還有一年多才畢業,不過阮文明顯把自己修煉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作為理工科學生,她既可以從事本專業,也能跨行去做個翻譯出版人員,可選擇空間很大。

如果阮文有意,稍作安排只是一句話的事情。

陶衍想要爭取一下,誰都愛惜人才,把人拉攏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那也是人之常情。

“暫時還沒想好,不過我大概還會做專業相關的工作吧。”

阮文一向理念是實業救國、科創興國,她隱約猜到了陶衍的心思,只能婉拒。

盡管對自己畢業後的生活還沒進行規劃,但大體方向是有的,在這件事上,阮文的認知一直很清晰。

相較於阮文的委婉,陶永安就直白多了,“您這是想要給翻譯界抓壯丁嗎?那您還不如去學校裏教法語,自己培養幾個學生就是了,幹嘛非要盯著阮文不放啊,我們畢業後肯定是繼續做工廠啊。”

這件事陶永安比阮文想得多,“我們開工廠掙的錢能支援研究所,能幫助一些女同胞就業,還能給她們解決生理期的煩惱,這一舉多得多好的事,阮文做這個可比當一個翻譯家有意義多了。”

阮文忽的想起第一次看到陶永安父親,他拎著鞋當街打兒子的情形。

嗯,挨打是活該的。

陶永安這話太欠揍了。

陶衍:“其實做一個文字學者也很有意義,能夠把思想傳播給大家,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阮文踢了陶永安一腳,你再不就坡下驢,信不信你老爹能把你揍死?

奈何陶永安像是喝多了似的,小嘴還挺能白活,“可是現在又有多少人能讀這些詰屈聱牙的名著啊?大家得先維持生計,如果連最基礎的生活都維持不了,靠讀書用意志力維持生活嗎?有了面包才能有牛奶,您得分清楚主次和先後,對吧?”

阮文覺得,陶永安可以去做一個演說家。

在沒被他父親打死的前提下。

陶衍堅持自己的說法,“信念,也能支撐一個人度過艱難歲月。”

中午吃飯時還心疼自家老爹的陶永安這會兒做起了不孝子,“爸,你從小就教我看《魯賓遜漂流記》,那我問你如果你是魯濱遜,你漂流到荒島時,是一本《聖經》重要,還是一把作物的種子更有用?”

陶衍臉色沉沉,“你們的工廠已經邁向正軌。”

“您這就是文化人不懂我們理工科,但用進廢退的道理您總明白吧?我們的產品需要不斷升級,市場上可不只有我們一家衛生巾廠,而且國外發展更早,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會因為比我們技術落後就停止研發。”

陶永安說這話時整個人都像是沐浴了聖光,“爸,我們要不斷的做研究,保持領先才能占有市場,阮文是主心骨,你把我們的主心骨抽走,是打算讓我們軟趴趴的倒在地上,等其他廠家把我們給吞並嗎?”

陶衍的一句話,牽扯出了陶永安的長篇大論。

“國內市場小,所以我們的目標是海外,日本、美國還有歐洲,你難道忘了之前赫爾斯為什麽來?你當初在國外遊學,能看到什麽中國制造,絲綢瓷器還是茶葉?那些東西有技術含量嗎?那是農耕文明的產物,正因為我們是農業國,所以過去一百多年被歐美欺負,現在我們要做工業國,要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方方面面的,您不能為了給你們翻譯界找一個可造之材,就把我們工業界的明日之星給搶走啊。真要是那樣,您負得起責任嗎?”

到最後甚至都跟國家興亡聯系到一起,這是陶衍所沒想到的。

飯桌上安靜下來,阮文想該怎麽中和一下這尷尬的氛圍。

她還沒找到切入的點,忽的聽到陶伯伯笑了起來,“你這兩年,還真是有長進了。”

被自家兒子頂嘴,放幾年前那的確不是件什麽值得高興的事。

但現在陶衍還挺開心,他的兒子長大了,在一番磨礪後有了自己的想法,並且能夠把這些想法付諸於實踐,這真是再好不過的一件事。

他所想要看到的,不就是這樣嗎?

少年強則中國強。

“是我欠考慮了,我向你們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