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南洋大學(第3/4頁)

如果將南洋地區視為殖民地,依附神羅而生存,那麽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可惜現在局勢已然發生了變化,要成為一個獨立邦國,那麽很多問題就必須要解決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老子在分家產。長子繼承家業,拿到了最大的一份,作為次子同樣拿到了一份豐厚的產業,只不過還需要深入經營。

經營產業離不開人才,而殖民地最缺的恰恰就是人才。

除了會打仗的軍事人才外,包括醫療、教育、工業在內的所有行業人才,奧屬南洋都缺。

盡管在來的時候,威廉皇子已經從國內招募了一大幫的追隨者,但是對偌大的南洋地區來說,還是杯水車薪。

高科技產業神馬的自然是不用想了。光搞好基礎產業,完善基本配套設施,都足夠威廉奮鬥終生了。

南洋地區的基礎太過薄弱,沒有走捷徑的可能性。發展最好的蘭芳地區,偏偏又是自治省。

“自治”的問題,在神羅可是重中之重。國內還有一大幫子自治市、邦國,碰了就是嚴肅的政治問題。

哪怕威廉是皇子,碰觸到了這一敏感問題,那也只能乖乖回家當蛀米蟲,其他的啥也不用想了。

當然,威廉本身也沒有打過蘭芳自治省的主義。沒別的原因,奧屬南洋地區太大了,國內不可能同意全部交給自己統治。

包括現在總督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未來都可能被再次拆分。中央政府只保留幾個大城市據點,剩下的都會建立自治邦國。

對此,威廉倒也沒有感到不滿。就算是真進行了拆分,那也沒有關系。

反正最後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是便宜自己的兒子,就是便宜自己的侄子。

現在沒有拆分管理,那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第三代年齡太小,還撐不住場子。

揉了揉額頭,威廉總督吩咐道:“發電詢問一下,國內的人才招募,進行到了哪一步。”

現在威廉是真的理解,貴族領主們為什麽從國內瘋狂拉人了。不是大家錢多得沒有地方花,實在是沒人啥也幹不了。

以教育為例,神羅確實普及了全民義務教育,但這個“全民”僅限於全體公民。

本土被“全民”覆蓋完了,殖民地卻不行。莫說是所有人都進行義務教育,就連白人族群都沒有實現。

在殖民地能夠享受義務教育的,都是本土移民,外來移民先得做出一定貢獻後,才有資格享受這些福利待遇。

土著就更不用說了,沒有被消滅掉,那都是遇到的領主有良心了。

這也是神羅特色,所有的殖民地下面,都有一幫中小領主,輔助殖民政府管理地方。

理論上來說,如果威廉不願意管事的話,他完全可以無為而治。沒有了總督府,下面的人基層政府同樣會自行運轉。

當然,種族沖突在南洋地區其實並不嚴重。時至今日,當地人口最多已經變成了混血兒。

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談種族,就是耍流氓。完善的社會秩序,加上血脈上的相連,民族概念已經相對淡化。

當然,這也是奧屬南洋地區本來人口就不多,殖民開始的時候,當地也就那麽三四百萬人。

要是在人口數量眾多的菲律賓、爪哇島,想要這麽玩兒就不行了。

原時空西班牙人努力了上百年,都沒有真正消化掉菲律賓,最大的原因就是當地人太多,自身移民太少。

奧屬南洋總督府直轄地區人口增長不快,但是隔壁的蘭芳就是人口爆棚了。從最初的四五十萬,膨脹到了現在的近千萬,四十年內翻了20倍。

事實上,這還是遠東帝國擔心蘭芳做大後,會對大陸產生想法,有意限制的結果,要不然當地人口還不知道膨脹到了什麽地步。

親身領略到了南洋地區的富庶之後,已經堅定了威廉開發當地的決心。

蘭芳就是現成的例子,最初的婆羅洲(加裏曼丹島),自然條件並不算好,在南洋地區根本就排不上號。

熱帶雨林氣候,因為臨近赤道氣候炎熱、潮濕,除少數地區土地肥沃外,大部分地區土地都較為貧瘠,礦產資源也很一般。

差不多和爛地劃等號的地區,結果反倒是成為了南洋最富庶的地區,經濟上還超過了土地最肥沃的爪哇島。

原因自然是因為人了,土地貧瘠也是相對而言的。對比遠東帝國西北部地區的大部分土地,婆羅洲仍然是沃土。

地力不足肥料來湊。恰好神羅又占據的幾個鳥糞島,為婆羅洲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季節性降雨差異大,旱季缺水,可以修水庫來彌補。只要有恒心,縱使沒有機械,人工同樣挖得出來。

靠著埋頭苦幹,婆羅洲被開發了出來。有了成功的案例在,對開發其他地區,威廉自然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