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生不逢時的新鋼鐵中心(第2/4頁)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英格蘭人口不足,一時半會兒消化不了這麽大的地盤。要不然弗朗茨也只能提前動手了。

……

腓特烈:“父親,這是內閣起草的新經濟建設計劃。在之前五年計劃的基礎上,新增了西部經濟振興計劃,準備斥重資打造魯爾工業區。

我研究過了,魯爾地區確實適合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不僅交通便利,更是緊臨原材料產地。

一旦發展起來,就是帝國西部的工業中心。對促進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最重要的是帝國的重工業太過分散了。受限於工業原材料,全國上下都有十幾個重工業中心,卻沒有一個真正的核心。

在帝國發展起來前,這樣的分散布局,能夠增加國家的安全性,自然不能算錯。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在歐洲大陸上我們已經沒有了敵人,完全搞一個核心出來,進一步推動國內經濟的發展。”

“振興西部經濟”,如果是在之前,這就是一個笑話。

要知道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歐洲大陸就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西歐經濟最發達,中歐其次,南歐、北歐再次之,東歐經濟一直墊底。

不過這一情況,從神聖羅馬帝國復興開始,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東歐經濟仍然墊底,北歐的變化也不大,西歐的經濟在近年來卻是山河日下,反倒是中南歐地區成為了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當然,南歐的經濟發達也只是部分地區發達。意大利地區的經濟仍然沒有大的起色,西班牙就更別說了。

他們究竟算南歐國家,還是算西歐國家,這個問題都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

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把他們放在南歐會拉低經濟平均線,放在西歐反而能往上拉幾個點。

主要原因還是戰爭的鍋,一場歐陸戰爭打廢了法蘭西這棵頂梁柱,包括神羅西部的領土也因為戰爭損失慘重。

至於不列顛,都不是大陸國家,自然不能算了。為了排擠英國人,神羅的無論是政府公文,還是廣播報刊,都默契的把不列顛扔出了歐洲。

歐陸戰爭結束後,維也納政府就開啟了西部重建計劃。僅僅只是重建,還談不上進一步發展。

尤其是新獲得地區的領土,受限於人口數量,當地的經濟一直沒有太大的起色,成為了拖後腿的地區。

為了改變這一切,維也納政府也不是沒有進行努力。只不過之前,主要忙著恢復戰後的基礎設施。

至於發展經濟,怎麽也得先要有人。盡管神聖羅馬帝國的人口不少,可架不住帝國實在是太大了。

國家大了,“重點項目”也就多了。相比之下,重建中的西部地區,在帝國的經濟戰略中地位並不高。

既比不上非洲環線鐵路,也比不上中東的石油化工產業鏈,更比不上本土的汽車、航空工業。

經濟戰略不高,又缺乏人口的西部地區,能夠獲得的資源傾斜自然有限。

鼓勵移民是不現實的,搶人的地方多得去了。地處邊界的西部領土,根本就沒有競爭力。

在普通民眾看來,跑到西部和法國人做鄰居,本身就是一大挑戰,誰不知道什麽時候又打了起來。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維也納政府的鍋。刻意壓制了對法蘭西國內情況的報道,就算是偶爾有報紙刊登,那也是輕描淡寫。

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昔日牛逼哄哄的法蘭西帝國,現在是拔了毛的鳳凰。

新官上任三把火,迫於前任政府的豐功偉績,新任內閣也不敢輕易改弦易轍。這一憋了就是好幾年,到了現在才找到機會。

神聖羅馬帝國的重工業分布確實太分散了。不是弗朗茨不想集中,而是根本就集中不了。

適合發展重工業的地區不少,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先天上就限制了發展上限。

以鋼鐵產業為例,年產百萬噸的鋼鐵中心,神羅就有七個;年產五十萬噸的地區,那就更多了;然而這麽多鋼鐵中心,年產五百萬噸的卻是一個都沒有。

在這個年代,這樣的產能還能夠拿得出手。要是擱在後世,隨便一個鄉鎮企業都能夠秒殺。

不是鋼鐵企業不努力,實在是自然條件限制太過厲害。提高了產能,成本也跟著上去了,很多鋼鐵中心實際上已經發展到了現有科技的極限。

以神聖羅馬帝國的發展情況來看,每年2878萬噸的鋼鐵產能,明顯是不能滿足需求的。

根據經濟專家們的預測,在未來的二十年內,神聖羅馬帝國對鋼鐵的需求量將增加到5000萬噸。

理論上來說,將神羅所有鋼鐵中心的潛力都挖掘出來,就能夠滿足需求,用不著繼續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