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刺背(第3/3頁)

不等謝爾蓋·維特把話說完,尼古拉二世就忍不住訓斥道:“地方自治局的人又在胡思亂想了,想要參加國家行政管理,他們怎麽不去和上帝要天國管理權?

我希望大家都知道,沙皇政府專制制度是不容動搖的,就如同我那不能令人忘懷的先父一樣!

就算是要學習歐洲先進制度,我們學習奧地利就足夠了,沒有必要整天想東想西的。

要國家管理權、要自由,怎麽不睜開眼睛看看,自由法蘭西現在怎麽樣了?”

顯然,有了正反面的現實例子在,尼古拉二世對自治代表說不的底氣更足了。

不管自由派怎麽甩鍋,戰敗前的法蘭西確實是歐洲最自由的國度。民眾參政程度也是最高的,很多時候靠民間輿論都影響政府決策。

奈何正是因為這種自由,將法蘭西的戰車對準了中歐,最終引爆了歐陸戰爭,埋葬了牛逼哄哄的法蘭西帝國。

相比之下,反倒是相對保守的奧地利,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

當然,讓學習神聖羅馬帝國,尼古拉二世也是萬萬不肯的,奧地利和神羅完全是兩個概念。

神羅雖然也相對保守,但是下面的邦國、自治市、自治省,都有完全獨立的自治權。

現在自治局代表要求的自治權,實際上也是神羅下屬邦國的翻版,只不過少了一個君主。

神聖羅馬帝國的邦國都是主體民族,語言歷史政治文化大家都一樣,又有近千年的邦國制度傳統,本身就擁有足夠的向心力。

俄羅斯帝國就不行了,主體民族占比僅僅只有四成,很多少數民族都受到了殘酷壓迫,對這個國家沒有任何感情。

玩兒沒有限度的自治,那就是在搞分裂。若是中央政府一直強勢還好,要是哪一天衰落了,馬上就要遭到反噬。

從尼古拉一世開始,後面亞歷山大二世、亞歷山大三世都沒有接受的自治條件,尼古拉二世自然不可能接受。

勸說?

不存在的,在場的眾人或許有人對沙皇有意見,但是對自己的國家絕對沒有意見。

……

外交大臣米哈伊羅維奇:“陛下,美利堅合眾國發來了外交照會,希望能夠加強同我們之間的經濟交流合作。

美國人提議修築一條從中亞到遠東的鐵路,以促進兩國之間的商業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