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提前的米騷運動

經濟危機全面爆發,不光是弗朗茨不敢浪,英國政府同樣也不敢在這個時候瞎折騰。

向歐洲大陸輸出革命看似能夠打擊神聖羅馬帝國初生的霸權,問題在於革命思想是會傳染的。

歐洲的經濟惡化,不列顛的經濟情況同樣也好不到哪裏去。雖然沒到一顆火星就全面爆炸的地步,但是點一把火絕對能夠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帝國,不列顛同樣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泡沫帝國。泡沫破滅帶來的損失,自然也是最大的。

在這個金融高度發達的國度,有超過六分之一的英國民眾,從事過股票、債權、期貨投資。在倫敦,談起股票掃大街的大媽都能給你掰扯半天。

如果只是普通投資也就罷了,只要企業沒有問題,大不了等下一次牛市解套,反正倫敦的牛市多,每隔幾年都會來一次。

玩兒杠杆的就不一樣了,很多倒黴蛋都是一波流爆倉。在股災中,從百萬富翁到百萬負翁,有時候僅僅只需要幾分鐘。

人為延後的牛市破滅,比以往任何一次帶來的損失都要慘重。據不完全統計,股災爆發後的三個月內,倫敦的自殺人數就超過2萬,數十萬家庭因為股災瀕臨破產。

直接財富蒸發只是小問題,更嚴重的是企業融資變得困難了起來。現金流不足的企業,不是在破產的邊緣苦苦掙紮,就是已經破產。

為了度過危機,企業紛紛裁員、減薪,以壓縮企業運營成本。受此影響,不列顛的失業率也是水漲船高。

看看每天走到大街上遊行示威的人群就知道,民眾對現在的經濟環境是相當的不滿意。

如何恢復經濟,已經成為了擺在英國政府面前的最大難題。在這種危急時刻,羅伯特·塞西爾首相自然沒有心思玩兒火。

……

羅伯特·塞西爾首相疑惑的問:“維也納想要和我們一起調停日西戰爭,難道他們準備放棄西班牙了?”

不是他大驚小怪,實在是神聖羅馬帝國沒有放棄西班牙的理由。

神聖羅馬帝國是經濟危機的最大受害者不假,但這僅僅是指經濟總量上。如果分攤到經濟體量上看相應的比例,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在這方面玩兒實業的肯定比玩兒金融的占便宜,不管紙面上的財富怎麽蒸發,固定資產還是原來那些資產。

看維也納政府的表現就知道,最近一段時間還向歐洲各國發放了數額不菲的貸款,顯然還留有余力。

縱使想要向不列顛示好,也有別的選擇。根本就犯不著放棄西班牙,畢竟西班牙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威脅直布羅陀海峽。

外交大臣卡梅倫搖了搖頭:“恰恰相反,維也納政府不光沒有放棄西班牙,反而要求我們停止對日本人的支持。

按照韋森貝格那個老狐狸的說法,我們都是歐洲國家,不能看著日本猴子踩著西班牙上位。這個理由簡直讓人無法反駁,差點兒我就信了。”

信不信還是要看利益,從短期來看,日本人贏得菲律賓戰役,明顯對不列顛更加有利。

略加思索過後,羅伯特·塞西爾緩緩說道:“難怪最近一段時間,西班牙人這麽活躍,不斷的拜訪自由黨議員。

如果這些不安分的家夥被西班牙人說動,那麽接下來我們就要有大麻煩了。財政部盡快平賬,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能直接向日本政府提供資金了。”

大歐洲主義的情懷沒有殺傷力,但是“浪費納稅人的錢”的大帽子,就殺傷力十足了。尤其是在經濟危機中,更是威力無窮。

千萬不要把議員想得太聰明,在他們眼中,黨同伐異永遠都比國家戰略重要。

民間就更不用說了,大部分英國民眾都不知道日本、菲律賓在哪個疙瘩,和他們談戰略意義,與“對牛彈琴”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換成和神聖羅馬帝國對抗,估計大家還勉強能夠接受。不過政治很多時候,都是需要含蓄的。

甭管神聖羅馬帝國的威脅有多大,也不管兩國暗地裏的沖突有多激烈,羅伯特·塞西爾都不願意將沖突明面化。

“明面化”也意味著“攤牌”,除非有必勝的把握,或者是實在是兩國矛盾實在是壓不住了,否則大家都不會選擇“攤牌”。

原因非常簡單,“攤牌”很多時候都是伴隨著戰爭同步的。一個上不了岸,一個渡不過海峽,幹起來那就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無法明牌,拿日西兩國在前面頂缸,普通民眾自然無法信服了。稍微引導一下輿論,換個說法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如:政府高層收了日本人的賄賂,才向日本政府提供資金的。

莫說是普通民眾,就連羅伯特·塞西爾如果不在位,自己都要信了。沒別的原因,這本來就很不列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