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最早的無線電(第2/2頁)

建築物在巷戰種是最佳的掩體,可惜它們不是抵禦火炮的利器,真論起作用來,可能還比不上戰壕有效。

最適合進行巷戰的,要麽是城市本身就是為戰爭設計的,建築物具有抵擋火炮的能力;要麽就是因為政治需要,攻城的一方放不開手腳。

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說:原時空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就打破了這一常識。用事實證明了:只要舍得人命往上填,即便是城市變成廢墟,同樣可以繼續堅守下去。

毫無疑問,這些都靈都是不具備的。雖然都靈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意義重大,可這些東西都和奧地利沒關系。

估計束縛意大利人都做不到,畢竟現在趕走法國人才是第一位的,至於損壞的建築物大不了戰後修復好了。

唯一不確定的就是法軍舍不舍得往裏面填人命了。不過這對已經擁有大量炮灰的奧軍來說,已經不再重要。

為了就近觀察戰場,摩爾克斯上將已經登上了飛艇,此刻正拿著望遠鏡欣賞炮兵們的傑作。

看到一座座要塞轟然倒塌,摩爾克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給意大利兵團發電,一個小時後發起進攻。”

無線電報,這是歐陸戰爭中的又一黑科技。當然,這年頭的無線電報實用價值並不高。信號不穩定也就罷了,關鍵是傳輸距離還非常有限。

如果不是突發奇想,想到飛艇上觀戰,無線電報還不會這麽早出現在軍事上。

無線電發展落後,這和弗朗茨的學渣屬性也不無關系。只知道無線電利用電磁波進行信號傳遞,卻不知道電磁波是啥。

自己都一頭霧水,所以就只能提需求了。具體要靠什麽實現無線通電,那就只能讓科學家慢慢進行嘗試。

進展就是證明了n多方法不行,直到1883年,皇家科學院中一個叫赫茲的家夥發現了電磁波,情況才發生了改變。

找到了傳播介質,無線電技術才真正在起步。從最初的兩百多米通訊距離,一直發展到現在的一百公裏通訊距離,可以說發生了質的改變。

遺憾的是,這個一百公裏通訊距離,僅僅只是理論上的通訊距離。障礙物、惡劣天氣、電磁幹擾等一系列的因素,都能夠影響信息傳遞。

有這麽多問題存在,無線電通訊技術的價值自然是大打折扣,普及更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