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最早的無線電

都靈城外,此刻已經匯聚了上百門重炮。其中最小的火炮,口徑也超過了150mm,再配上那最短數米,最長十幾二十米的炮管,威力可想而知。

尤其是其中的兩門巨炮最為特殊,無論是長達24.7米的炮管,還是380mm的口徑,以及那重達600kg的炮彈,都讓它們成為場上最亮的崽。

毫無疑問,這些威力巨大的火炮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方便。不僅運輸麻煩,操作起來同樣麻煩。

不過和火炮的威力相比,這些小瑕疵就不值得一提了。畢竟這些火炮本身就不是為陸軍準備的,它們真正的使命是充當岸防炮。

為了盡快攻克都靈,摩爾克斯把這些大家夥給弄了過來,專門對付法國人的要塞堡壘。

“發射!”

隨著指揮官的一聲令下,轟鳴的炮火聲再次響起。只是這次不同,伴隨著炮火聲還要建築物的倒塌聲。

時間還是太倉促了,短短的幾個月,想要打造出一座要塞城市還是太難了。

或許是為了趕工期;或許是因為意大利工人不配合,施工的時候往裏面加了料,又或許是兩者兼有之。

畢竟戰爭爆發之初,法國政府是相當的樂觀,根本就不認為都靈會遭到戰火威脅。加固城防、修築要塞,本身就是官僚撈錢的手段。

在這種背景下,自然不能指望資本家有節操了。反正法軍贏了,都靈不需要遭受戰火;要是法軍輸了,政府都自身難保,也不會人來追責。

偷工減料也就算了,偏偏負責施工的還是意大利人,要是不搞破壞那就對不起獨立組織的宣傳。

等前線會戰失敗,軍方開始重視城防工事的時候,早就木已成舟,下面的人只能硬著頭皮把蓋子捂嚴實了。

完善的城防工事,都頂不住巨炮的攻擊,趕時間的豆腐渣工程就更不用了。尤其是被600kg特制巨彈命中的,基本上都是一片廢墟。

法軍指揮部,聽到建築物坍塌的巨響,親自坐鎮指揮的亞德裏恩元帥急忙問道:“派人去看看,外面發生了什麽?”

半晌功夫後,侍從官回復道:“元帥,敵人使用了重炮。城內的建築物經不住攻擊發生了坍塌,其中也包括部分要塞。”

很明顯,青年軍官已經盡可能的避重就輕了,但最終的結果還是亞德裏恩元帥難以接受。

建築物塌了也就塌了,畢竟普通建築本身就不具備防彈功能,經不起敵人的炮火打擊,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要塞工事”就不一樣了,這可是亞德裏恩元帥準備讓奧地利人流幹血的利器,結果卻是計劃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畢竟攻城戰不同於其它,奧軍不需要搞定所有的城防,只要撕開一道口子殺進去就行了。

按照事先的計劃,法軍可是準備利用這些要塞堡壘拖延至少一個月時間,並且消耗大量的敵軍兵力。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別說一個月了,能不能撐到明天都是一個問號。

看了地圖,亞德裏恩元帥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傳令下去,命令各部隊提前進入巷戰模式。同時,派人調查要塞工事坍塌的原因。”

計劃沒有變化快,城防工事沒能夠達到預想中那樣拖延時間的目的,巷戰就只能提前開始了。

戰爭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巷戰的提前開始,同樣也意味著巷戰會提前結束。百萬法軍都沒有能夠擋住敵人,亞德裏恩元帥不認為一座都靈城就能夠逆天。

明眼人都知道,戰爭進行到現在,法蘭西戰敗只是時間問題,亞德裏恩同樣沒有贏得戰爭的信心。

選擇堅守都靈,除了戰略需要外,更重要的還是為了拖延時間。不光為法蘭西拖延時間,更是在為他自己拖延時間。

戰爭失敗總是需要有人負責的,光皇帝和政府肯定不夠,軍方同樣要有份量的人出來背鍋。

沒有人想背上無能、廢物的罵名,亞德裏恩元帥同樣也不例外。現在的局勢很明顯,那一條戰線最先崩潰,負責指揮的軍官就是第一責任人。

不求能夠反敗為勝,只要比友軍支撐的時間更長一些就行了。最好是能夠支撐的談判開始,那就完美了。

至於調查要塞坍塌的原因,那只是例行公事。法軍也有完善的制度,出現了問題肯定要找原因,該追責的同樣要追責。

……

戰爭的本質就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城內的法軍愁雲慘淡,城外的盟軍自然就歡欣鼓舞了。

法國人的防線不只有一道,不過沒有關系,外圍的要塞工事頂不住炮火攻擊,後面的防線同樣也頂不住。

現代化戰爭中,“巷戰”的威力已經大幅度被削弱了。除非是專門的要塞城市,普通的城市只要能夠放開手腳,用火炮轟都能夠轟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