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禍水南引(第2/2頁)

這是一個陽謀,相比歐陸爭霸,進取印度明顯風險更低。前者是和歐陸各國為敵,後者只需要面對一個約翰牛。

只要把俄國人引入了印度,英法俄同盟就喪失了建立的可能,英國人絕對舍不得拿自家的利益和盟友瓜分。

沒有毛熊這個肉盾,面對英法聯盟弗朗茨可不慫。一個橫跨亞歐非大陸的奧地利帝國,先天上就立於了不敗之地。

……

巴黎城外,波拿巴王朝的旗幟已經開始飄洋,拿破侖四世此刻正在前線鼓舞士氣。

不容易啊,作為法蘭西的君主,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革命。

從上了斷頭台的路易十六,到倉皇出逃的路易·菲利普,先後兩個王朝都覆滅在了革命之中。

坦率的說,巴黎革命爆發後,拿破侖四世也是懵逼的。

如果不是不服輸的性格,他也被皇後勸著逃離法國這個漩渦了。因為不甘心,他選擇了留下來,才有今天的反撲。

單從這一點來看,他就比路易·菲利普強了不只一籌。

如果當年路易菲利普一世不急著跑出國,而是組織軍隊鎮壓叛亂,奧爾良王朝也沒有那麽容易覆滅。

理論上來說,在法蘭西只要軍隊依舊忠誠於國王,任何叛亂都是可以被撲滅的。

法國民眾革命的熱情很高,但這種熱情“來得快,去得更快”。但凡是發現革命損害了自己的利益,紛紛鐘就拋棄革命。

這次革命就是現實案例,這一路上拿破侖四世已經赦免了超過五位數的革命黨。

革命浪潮迅速轉入低潮,就是民眾們發現革命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利益。

巴黎民眾感觸最深,受經濟危機影響,大家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甚至有部分人連肚子都填不飽,才起來而革命的。

革命成功後,大家猛然間發現除了趕走了皇帝外生活水平並沒有提高,大部分人的生活質量反而下降了。

新生的革命政府沒有執政經驗,經常令出多門、互相矛盾,更是搞得大家苦不堪言。

這都不算什麽,真正導致革命失敗的,還是革命黨人沒有第一時間打出去,散播革命火種,反而急著組建政府、爭權奪利,錯過了最佳的機會。

當然,這不能怪革命政府,完全是被前輩們的成功經驗給誤導了。

第一共和國、第二共和國,都是巴黎革命一成功,全國各地就群起響應的,根本就不需要一路打過去。

這個錯誤的認知,讓大家忽視波拿巴王朝和前面兩個天怒人怨的王朝不一樣,人家是有農民階級支持的,在地方上並非沒有根基。

得益於拿破侖三世當年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大部分法國工人對皇帝的印象不錯。

很多地方爆發革命,都是因為失業潮、通貨膨脹、物價暴漲,大家喪失了收入,沒有辦法填飽肚子才爆發的,並不是為了革皇帝的命。

拿破侖四世能這麽快打到巴黎郊外,不是軍事上多牛逼,主要是他有錢救濟失業民眾,而革命政府卻沒有。

炮火轟鳴聲響起,巴黎攻防戰正式打響。拿破侖四世拿著望遠鏡眺望戰場,映入眼簾的只有一股股濃煙升起。

侍衛長急忙勸說道:“陛下,這裏危險,還是進防炮洞中吧!”

拿破侖四世擺擺手道:“放心吧,格爾曼。這裏距離戰場足有好五六公裏,敵人的炮彈沒那麽容易打過來的。”

本身格爾曼就非常反對皇帝來前線的,看到這一幕就更加焦慮了。萬一皇帝磕著碰著,他的罪過就大了。

猶豫了一下,格爾曼把心一橫,直接拽著拿破侖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