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矛盾(第2/3頁)

現在除了軍隊中那幫激進派還想著反敗為勝,其他人都知道普波聯邦完蛋了,再不進行自救普魯士王國也要完蛋。

大難臨頭各自飛,到了這個時候,政治中官員首先要保障的還是自己利益。當然愛國節操也是有的,只不過對大多數政客來說,都排在了個人利益之後。

被威廉一世看得頭皮發麻,首相梅拉尼·格裏菲思忐忑的回答道:“陛下,到了現在這一步,不管條件有多過分,我們都必須去談。

英國人倒向漢諾威並不奇怪,既然要扶持棋子,當然要選擇容易控制的。相比我們來說,由漢諾威控制北德意志更加離不開他們。

除此之外,債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戰後我們財政收入肯定會大幅度下降,未來五年我們的財政收入都不一定有利息高。

英國人想要收回債務,前提條件就是我們兜裏先得有錢,逼我們賣地也就不奇怪了。

不過我們欠下的債務太多,如果再被俄國人狠宰一刀,把剩下的所有領土都賣掉,也未必能夠還清他們的債務。

英國人想要我們繼續償還債務,就必須要給我們留下足夠的本錢。

況且,漢諾威的體量有限,他們也吃不下多少,從這方面推斷,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應該不會太大。

如果和他們的條件太過分,我們也可以考慮和奧地利人接觸。雖然維也納政府現在不一定歡迎,但我們送上門去了,他們一定無法拒絕。”

梅拉尼·格裏菲思這個首相是各方妥協的結果,平常時期就是一個橡皮擦,沒有多少存在感。可是能夠成為首相,又豈會是表面上那麽簡單。

這個答案令威廉一世眼前一亮,不是他想不到這些問題,主要是他年齡太大,沒有那麽多精力去深入思考。

沒錯,柏林政府現在還可以選擇,盡管這兩條路都不好走,可有得選比沒得選要好。多一個選擇,就多了一分討價還價的資本。

外交大臣傑弗理·弗裏德曼搖了搖頭:“奧地利就不用想了,最多做一個接觸的姿態,和漢諾威討教還價,軍方是不可能同意的。”

加入奧地利主導的神羅帝國,損失最大的不是政府而是軍方,維也納政府一般不會插手地方,可是軍隊卻必須要握在手中。

看其他幾個邦國就知道,在中央政府接管邦國軍隊,並且負責軍費開銷後,各邦國政府武裝力量就剩下警察和民兵了。

當然邦國政府沒有兵,不等於國王沒有兵。除了直屬的宮廷衛隊外,駐紮在地方上的部隊同樣接受邦國國王指揮。

這也是維也納政府能夠輕易拿到軍隊指揮權的原因,只是剝奪了邦國政府對軍隊的指揮權,國王的權利並沒有損失。

站在國王的立場上,這實際上還是對王權的一種加強。手中有兵說話就硬氣,軍費還是中央政府劃撥的,邦國政府想要通過財政影響都難。

只是難並非做不到,如果邦國政府舍得拿錢出來,還是可以保持一定影響力的。

只不過沒有哪個邦國政府願意這麽幹,再怎麽擴軍指揮權都在國王和皇帝手中,他們根本就插不上手。

他們又不準備造反,對軍隊保持影響力幹嘛?

本質上來說,新神羅帝國的政治格局,就是皇帝和各邦國國王一起締造出來的,核心就是維護自己的權力。

威廉一世不介意,可是普魯士軍方不願意啊!別的邦國都是政府吃了虧,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權;普魯士完全相反,他們是軍隊喪失了對政府的控制權。

真要是合並了,柏林政府的要幹的第一件事,多半就是停止軍費撥款,進行大規模裁軍。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向中央政府申請解散軍隊,政客們也幹得出來。

這是有先例的,列支敦斯登公國加入神羅過後就解散了軍隊。不要問為什麽,人家就是不想要了。

財政大臣戈爾曼笑道:“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果軍方在戰場上戰敗遭受重創,他們就沒有反對的資本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發生這種情況的幾率非常高。唯一麻煩的是軍隊損失慘重,我們就喪失了和俄國人談判的資本。”

政治是殘酷的,階級利益不等於個人利益,戰敗後容克貴族遭受重創,但是對政客們來說卻是一次奪權的機會。

如果不是擔心戰敗後,喪失了和俄國人談判的資本,在場的眾人真不在乎軍方損失慘重。

威廉一世的心裏也非常矛盾,一方面他希望軍隊能夠打幾個勝仗,獲得和俄國人談判的資本,以便能夠體面的結束戰爭。

另一方面他又想要利用戰爭打擊軍方的勢力,讓政府掌握主導權,以便盡快結束戰爭,度過眼下的危機,保住自己的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