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巴拿馬獨立組織

1880年4月9日,哥倫比亞政府以和秘魯之前的邊界沖突為借口,斷絕了同秘魯的貿易往來。

消息傳到維也納後,奧地利政府上下一片嘩然,紛紛叫囂著要給哥倫比亞政府一點兒顏色瞧瞧。

稍微有點兒政治頭腦的人都清楚,哥倫比亞的選擇意味著什麽。

在此之前,奧地利政府可以向秘玻兩國許諾過:會在戰爭期間保障他們對外貿易線暢通的。

被英國人封鎖海岸線,那是皇家海軍太牛逼,奧地利海軍兜不住,退讓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現在陸地貿易線也丟了,維也納政府的面子還要不要?

同樣有這個煩惱的還有法國人,巴黎政府也向秘魯、玻利維亞做出過類似許諾。

現在被哥倫比亞政府打臉,要是不報復回去,大家還怎麽好意思在國際上混。

不得不說,哥倫比亞政府在一個錯誤時間,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如果他們不是最後宣布斷絕貿易線的,恐怕也沒有這麽拉仇恨。

前面做出類似決定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厄瓜多爾四國,同樣引起了法奧的不滿。

只不過法奧在這些國家的影響力弱,又是一起跳出來的,想要報復回去很麻煩,這筆賬就暫時寄存了下來。

這不是拉斐爾·努涅斯總統的鍋,沒有跟著四國一起行動拖到了最後,完全是上一屆政府的責任。

誰都知道在英法奧三國中做選擇,不僅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眼看自己的任期就要結束了,聰明的胡利安總統自然不會跳坑了。

靠著在英法奧三國之間左右逢緣,胡利安總統還是為哥倫比亞爭取了不小的利益,只是這些好處不是那麽好拿的。

這沒有關系,反正胡利安總統是帶著一身政績全身而退了,麻煩都是下一屆的。

等拉斐爾·努涅斯上位後,這個走鋼絲繩的遊戲就進行不下去了,英法奧三國的耐心到達了極限,哥倫比亞政府必須要做出抉擇。

悲劇的是無論拉斐爾·努涅斯做出什麽樣的選擇,最後的結果都會是最糟糕的選擇。

……

維也納宮,收到了這個“好消息”的弗朗茨,第一時間召開了政府會議。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哥倫比亞政府倒向英國人並不奇怪,親奧派和親法派也是矛盾重重,受我們和法國人聯手的影響,他們才開始合作的。

但這種合作,僅僅只是名義上的。我們能夠影響他們的決策,卻不能替他們做決定。

在利益面前,他們是不會讓步的。比如說:總統大選。

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也幫了英國人的忙。如果不是強行撮合親奧派和親法派的合作,內鬥中消耗了大量精力,拉斐爾·努涅斯也沒這麽容易獲勝。

既然是親英派上台,做出有利於英國人的決策,那就不奇怪了。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哥倫比亞政府找到的借口‘邊界沖突’。這個借口非常的有意思,如果繼續延伸的話,哥倫比亞政府還可以向秘魯提出領土要求。

初步分析,為了拉攏哥倫比亞政府,英國人應該給了他們領土上的許諾。

沒有向秘魯直接提出領土要求,估計是哥倫比亞政府忌憚我們和法國人的反應。”

撮合親奧派和親法派聯合是政治需要,哥倫比亞政府的選舉能不能勝利,對奧地利來說並不重要。

支持秘魯、玻利維亞繼續戰爭,只是為了給英國人添堵。弗朗茨還沒有自信到,有奧地利支持他們就能夠翻盤。

在這場比爛戰爭中,秘魯和玻利維亞明顯比智利更勝一籌,已經爛到家了。

豬隊友是最難帶的。只要想想拿著弓箭上戰場的玻利維亞軍隊,弗朗茨就對他們提不起半點兒信心。

從這方面來說,哥倫比亞政府的決定,無非是加速戰爭的結束時間,並沒有從真正意義改變戰爭結局。

費利克斯首相:“哥倫比亞政府的想法已經不重要了,既然他們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就必須要為此付出代價。

只是我們和英國人有默契,為了一個哥倫比亞就冒然出兵打破這種默契,顯然是不值得的。”

這是問題的關鍵,自從英法奧三國結盟後,在海外的鬥爭中,大家都默契的扶持代理人開幹,還沒有親自上陣的先例。

“這個問題不難解決,我相信中美洲殖民政府能夠搞定的,他們早就想要吞並巴拿馬地區了,只是一直都沒有合適的機會。

現在法國人和我們都處於了尷尬境地,即便是為了自家的面子,巴黎政府也只能支持我們的行動。”殖民大臣斯蒂芬淡定的回答道

殖民部早就想要搞行動了,最近幾年奧地利沒有對外擴張,隨著非洲本土化的不斷推進,殖民部管轄的範圍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