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苦逼的留學生(第2/3頁)

實際上,這只是理想數字,留學生名額,大半都被來自德意志聯邦和普魯士王國的學生占據了。

兩者分別占據了總人數的43%和29%,緊隨其後的是瑞士聯邦,占據了總人數的5%,剩下的才是其他國家瓜分的。

比例這麽懸殊,不是說這三國教育質量多高,完全是因為文化相同,留學簽證容易辦,再加上維也納政府給他們提供了助學貸款。

這個年代,各國奉行的都是精英化教育,大學根本就不是普通人有資格觸摸的。

留學生就更不用說了,自家的教育資源都不夠分,何況是給外人呢?

幾乎所有的留學生,都必須要繳納高昂的學費。以維也納大學為例,外來留學生按專業每年要支付2000~3000神盾不等的學費。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要知道奧地利的人均年收入還不足70神盾,普通人一輩子的收入,還不夠支付大學一年的學費。

當然,這只是對外。內部招生學費就要親民的多了,通常在50~500神盾之間,還有助學貸款可以申請。

只要考上大學,費用完全不是問題。部分稀缺專業,政府還負責提供學費。

不光是奧地利對外招收留學生少,別的國家也差不多。就算是招收留學生,也大都是招收歐洲留學生,很少招收海外的留學生。

後世感覺這個年代留學生多,實際上是一種錯覺。所謂的留學生,確實出去留學了,有沒有學到東西就很難說了。

學校也分三六九等,真正的高校招收留學生數量少,但是下面的野雞大學就沒有了名額限制。

甚至還有專門招收留學生的“大學”,隨便找幾個不入流的“知名學者”當老師,盡灌輸亂七八糟的知識。

考試不及格,沒有關系。學校有專門針對學渣的優惠套餐,只要給錢就能夠拿到文憑。

想要學到真正的知識,還是不要做夢了。這些學校的老師,不要看包裝的漂亮,實際上這裏面絕大部分人都沒上過大學。

奧地利自然也要這種“盈利性大學”,除了學歷不被維也納政府承認外,表面上看來和普通大學也差不多,糊弄外來留學生還是夠了。

比如說:奧地利陸海軍高等指揮學院,這就是典型的野雞大學,碰瓷了奧地利陸軍高等指揮學院和奧地利海軍高等指揮學院。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有點兒常識的人都知道,陸軍和海軍完全是兩個體系,培養自然是分開進行的。

同時培養陸軍指揮官和海軍指揮官,不是不可能做到,只是很難做到專精。

和人一樣,學校的精力也不是無限的。弗朗茨對培養全才沒興趣,奧地利的大學特別重視培養專業化人才。

這從奧地利的高考就可以看出來,總分高的可以上大學,專業成績牛逼的同樣可以直接錄取。

後者錄取人數還更多一些,畢竟專精一科的人,比全面發展的人更多。

這麽做也不是沒有限制,專精一科能夠報考的專業非常有限,幾乎是沒得選擇。

畢業過後,想要跨專業轉行都難,因為在別的方面基本上一點兒底子都沒有。

這部分人大都適合搞技術,畢業過後大部分人都變成了專業領域的工程師,少數優異者進入科研機構。

全面發展的學生,發展空間就要廣的多,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身影,只是全才人數太少了。

從短期來看,奧地利教育模式是成功的。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進行專業化培養人才,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成本,增加成才率。

……

摩爾斯就是野雞大學的受害者。憑借優異的成績,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好不容易拿到了前往奧地利留學的資格。

最後為了節省學費,進入了聽起來很牛逼的“奧地利陸海軍高等指揮學院”學習軍事。

相比歐洲其他國家,奧地利的野雞大學還不算太坑人,起碼基礎的軍事訓練還是合格的。

得益於全民兵役制度,學校的老師那也是正兒八經進入部隊服過役的,專業技能還是保留了一些。

指揮能力未必有多強,但架不住這些老師會忽悠。拿著理論教材,就可以誇誇其談的講幾個小時,不待停頓的。

這也讓野雞大學變得更加真實一些,摩爾斯很快就被忽悠了進去,外界對學校的不良評價,他都不屑一顧。

不過時間長了,他還是產生了疑慮。這所學校居然全是留學生,奧地利本土學生寥寥無幾。

有限的幾名本地學生,時常在最重要的戰略課上開小差,摩爾斯都有些恨鐵不成鋼。

這就很不對勁兒了,要是培養的高層軍官都是這樣的貨色,估計奧地利軍隊都要和墨西哥的軍閥部隊靠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