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的食譜

格爾斯頓沒有被眼前的好消息沖昏頭腦,獨吞奧斯曼帝國的利益固然很好,可是要扶持奧斯曼帝國牽制奧地利,就不是不列顛一家能夠做到的了。

現在奧斯曼帝國沒落,維也納政府可以冷眼旁觀,任由他們施為。一旦奧斯曼帝國有崛起的跡象,情況馬上就回發生變化。

要是某一天維也納政府突發奇想,要拔掉背後這顆釘子,英國人實際上也是鞭長莫及。

倫敦政府不可能為了奧斯曼人和奧地利幹一仗,無論勝負如何,都只會便宜法國人。

所以拉法國人下水是最好的選擇,不求奧斯曼帝國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只要他們存在著,就能夠讓奧地利不能全力進入歐陸爭霸。

在無法全力以赴的情況下,奧地利自然沒有辦法沖破阻礙統一德意志地區,甚至為了自身戰略安全,奧地利人還必須要拖法國人的後腿。

法奧互相扯後腿,英國人就可以在兩者之間玩兒平衡,實現自身的戰略目的。

麥克林搖了搖頭:“首相,這恐怕有些麻煩。法國金融界不看好奧斯曼帝國,第二次近東戰爭過後,法國銀行就沒有向奧斯曼政府發放過一筆貸款。

拿破侖三世在位的時候,和金融界關系很糟糕,現在依然沒有緩和。就算巴黎政府肯支持奧斯曼帝國,他們也沒有辦法拿出太多的資金來。”

不要看法國金融界是拿破侖三世的支持者,就認為雙方沒有矛盾了,實際上從拿破侖三世鼓勵發展實體經濟、建立國有銀行開始,雙方就已經分道揚鑣。

原時空拿破侖三世就是被金融資本家們趕下台的,現在沒有普法戰爭的大敗,金融資本家們自然沒有實力跳反。

不過金融界和巴黎政府關系惡化也是不爭的事實,拿破侖四世繼位過後,巴黎政府雖然吵吵吵,但是在經濟上依然延續了拿破侖三世時代的政策。

比如說:對金融業征收重稅,以法律形勢限制貸款最高利息,打擊金融投機等等。

對國家發展來說,這些做法無疑是正確的。不過對金融資本來說,這就擋了他們的財路。

當然,在這個法蘭西經濟蓬勃發展的年代,金融資本家還是拿走了最大的蛋糕,但人是永遠不會知足的,尤其是資本家。

皇帝認為金融資本躺著就能賺錢,拿到的利益已經夠多了,足以對得起他們的付出,然而金融資本家們不這樣想。

什麽大局、長遠發展,都和他們沒有關系,資本家們只想拿走更多利益。國家發展的好壞,和他們又什麽關系?

雙方矛盾就這樣產生了,關系變得復雜了起來。

一方面,資本家們認可拿破侖三世在發展經濟上做出的貢獻;另一方面他們又反感拿破侖三世設置限制條件,阻礙了大家賺錢。

雙方的關系惡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巴黎政府的融資能力變弱,想要調集大筆資金的時候,必須要先獲得資本家們的認可。

如果雙方立場一致,都認為可以賺錢,那麽一切好商量。反之,金融界就不配合了。

現在法國金融界認為給奧斯曼政府提供貸款是高風險業務,這種背景下除非巴黎政府親自擔保,要不然資本家們根本就不買賬。

當然,暗地裏利益交換也可以。很多國際貸款,從一開始大家就知道放出去收不回來,還是放出去了,那就是背後利益交換的結果。

對資本家來說,就算是貸款變成了壞賬,損失還是可以轉移出去的。比如說:弄搞一家馬甲公司承接業務,然後以債券方式銷售給民眾。

每年全世界都有三位數以上的銀行、證券公司破產,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資本家有意為之。反正高管和老板都賺錢了,最後虧損的只是普通投資者。

格爾斯頓皺了皺眉頭:“那就讓法國人參與奧斯曼帝國的貨幣發行,除了必須要拿到的關稅外,別的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出一些讓步。”

資本家是最難搞定的生物,也是最容易搞定的生物。只要利益到位了,所有的問題都不在是問題。

格爾斯頓首相最初許諾讓法國人訓練奧斯曼軍隊,實際上也相當於把奧斯曼帝國的軍火市場讓了出去。

“軍火貿易”是暴利不假,可奧斯曼帝國的軍火市場就不一樣了,最大的問題就是奧斯曼政府沒錢。

政府沒錢的情況下,自然無法更新軍備,這個看似暴利的市場,實際上就是一個畫餅。

相比之下,關稅和發行貨幣才是真正的利益所在。

掌控了一個國家的關稅,就等於掌控一個國家的市場;掌控了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就等於掌控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

要收買金融資本家,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他們參與到貨幣發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