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民意的力量(第2/2頁)

想要威逼利誘,領頭的又是英奧兩國,盤外招也是自取其辱,法蘭西還沒有單挑歐洲的實力。

蒙特羅的沉默,很快獲得了大家的高度贊揚,各種馬屁撲面而來,比如說:“顧全大局”、“有國際責任感”、“尊重民意楷模”……

然而落入蒙特羅耳中,就全部變成了諷刺。沒有達到目的,再多的好話,也不能夠帶來利益。

作為政治人物,如果獲得了各方贊揚,不要急著高興,最好還是先冷靜下來反思一下。

通常情況下,只要兩種情況會收獲大家的贊揚。第一種情況,那就是你死了,對待死人大家總是寬容的;第二種情況,那就是你的做法符合他們的利益。

在國際上第二種情況,大部分時候都可以解釋為:你做錯了,讓大家獲了利。這種情況下是最容易收獲贊揚的,生前身後名都會有。

要不然的話,敵人不摸黑你就不錯了,還要指望別人給你一個好評?

尊重對手,那是尊重死了對手、或者是倒台的對手,還在任上的對手,不想辦法打倒,還要替對手揚名,這是一種什麽精神?

安撫完了法國人,大家的目光就聚集在瑞士、比利時、德意志聯邦三國代表身上,等待他們的答復。

瑞士公使波多爾斯基率先給出了答案:“雖然我們很想購買萊茵蘭地區,但是受限於財力,我們還是不得不忍痛放棄。”

看著一副痛心疾首表情的波多爾斯基,大家都差點兒信了。瑞士聯邦政府確實窮,受限於生產力、資源,這個年頭瑞士還沒有發展起來。

不過說受限於財力放棄萊茵蘭地區,大家更加願意相信瑞士人是忌憚法國人,不敢打這塊飛地的主意。

這方面瑞士和比利時、德意志聯邦完全不一樣,後兩者是直接和本土接壤,可以增加自身的國力。

以比利時王國為例,獲得了萊茵蘭地區,要不了多久綜合國力就會倍增。作為歐洲大陸上最早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在很多領域比利時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可惜受限於本土太小,發展潛力不足,比利時沒能摸到列強的門檻,只能以小國身份存在。

拿到了萊茵蘭地區,他們可以完成向中等國家過渡,到時候他們的生存能力將大大增加。

要是落入了德意志聯邦手中,實力增幅還會更加明顯。別的不說,重工業超過西班牙是必然的。

買家就剩倆了,普魯士外交大臣傑弗理·弗裏德曼也不氣惱,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要麽法奧兩國一起下場競拍,要麽兩國相互牽制下一起出局。奧地利不想這個時候粘上這個麻煩,直接選擇拉著法國人一起退場。

拍賣會不可能馬上進行,大家都沒有完成內幕交易,怎麽可能這麽快就有結果。這可不是有錢就行了,還要考慮政治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