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為了不當非皇而努力(第2/2頁)

這都是自身經營不善,絕對不是為了政府接盤,弗朗茨故意而為之的。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沒有考慮經濟危機,那都是自身的責任。

這個解釋不要說出來,弗朗茨從來都沒有站到前台上,鼓吹鐵路投資都是專家,把鐵路公司經營破產的是資本家,和皇帝沒有任何關系。

活下來的鐵路公司可以證明,只要腦袋不抽風,謹慎選擇優質鐵路線路,就算是捆綁了支線,也是可以贏利的。

當然,前提條件是你要足夠的錢,能夠撐過漫長的投入期,後期的回報率還是相對可觀的。

不要拿利潤和股價比,那玩意兒都是泡沫,沒有那一家公司的利潤能夠追上股價的漲幅。

巔峰時期,奧地利的鐵路公司總市值一度突破兩百億神盾的神話。奧地利的鐵路網就值兩百億神盾麽?

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的。這個年代的兩百億神盾,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全世界已經開發出來的黃金加在一起都不夠。

要是有這麽多錢,不要說本土鐵路網,就算是給全世界有人居住的地區鋪設上鐵路網,都差不多夠了。

要知道奧地利鐵路網加在一起綜合計算,年利潤都不足一億神盾,確切的來說五百萬神盾純利潤都不到。

當然,這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現在已經穩定沒有繼續建設的鐵路公司,年利潤基本上都保持著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增速。

這不是他們利潤增長速度快,完全是基數太低,增長起來自然迅速。貨運量增加一個百分點,鐵路公司的利潤就有可能增長四五個點。

不是運費高低的問題,完全是業務不足,導致很多鐵路線虧本。增加了業務量,讓很多支線扭虧為盈,在總利潤不足的情況下,看上去就很可觀了。

以德拉科鐵路公司為例,1869年的利潤是1.2萬神盾,1870年的總利潤是138.6萬神盾,表面上看去增長了一百多倍,實際上年業務量也就增長了5個點。

這種看似爆發式的增長,實際上依然是微不足道。要知道德拉科鐵路公司的凈資產都有1.3億神盾,市值高達5.3億神盾,巔峰時期市值還一度達到了16.8億神盾。

要不然增長速度快,這個市贏利率根本就沒法看。指望利潤收回投資成本,沒有十幾二十年根本就不可能。

同樣的手段只能玩兒一次,資本家們又不傻。拿非洲鐵路網忽悠人,也要有人相信才行啊?

指望民間小散戶,很遺憾這些菲菜還沒成長起來,想割都割不到多少。除非是放寬金融管理法,允許小額資本入市。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要是這麽做,萬一發生了股災,波及到的範圍就廣了。

這個年代生活不易,普通人每天都是為了生存而努力,這些人沒有任何抗風險能力。真要是被坑進去了,這不是給革命黨送炮灰麽?

挖自家墻角的,事情那是萬萬不能夠做的。至於非洲鐵路網建設,晚點兒就晚點兒好了。

殖民地發展那麽好幹嘛,能夠提供工業原材料和市場就夠了。就算是要大發展,那也要等本土化之後再說。

弗朗茨點了點頭說:“非洲鐵路網建設,確實太費錢了。就現在這兩條鐵路,都必須要重新規劃。

我們在非洲原本就有一些鐵路,這些也不能浪費掉。西南鐵路可以考慮直接在剛果地區進行對接,東西鐵路也可以在西南鐵路中途對接。

這麽一來同樣可以達到戰略目的,或許從長遠發展來說,這麽規劃距離有些遠,可是短期內卻可以把投資壓縮到最低。”

這不是弗朗茨短視,恰恰相反這麽做還是有深意的。通過這條鐵路,非洲內陸的資源可以運出來,從最近的出海口裝船運回國。

戰略上的目的已經實現,至於鐵路不是路線最短的,增加了非洲各地資源的整合成本,這本來就是制衡殖民地的一種手段。

君不見英國人還在印度修了一堆亂七八糟的鐵路,到了21世紀印度人都沒有捋順,就是制衡殖民地的一種手段。

弗朗茨的做法已經很克制了,至少沒有統一了軌道標準。不對,也不是完全統一標準,某些專門運礦的鐵路,還有可能是窄軌鐵路。

運到港口就裝船,不需要和鐵路主幹道接軌。至少沿海地區不遠的礦山,都會修築這種鐵路。

要不然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沒準備十幾二十年後,奧屬非洲也出現了完善的工業體系,到時候要是沒有來得及完成本土化,那就麻煩大了。

本土壓不住殖民地,弗朗茨可不想在有生之年遷都非洲大陸,跑去當非皇。那怕是轉移戰略重心後,能夠統一非洲大陸,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