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講規矩的菲克尼

殘陽如血,落日的余暉揮灑在大地上,映照著滿地殘骸,空氣中彌漫著血腥與硝煙。

不時還有暗棕鵟從天而降,從地上搶走一塊肉。氣氛格外的詭異,仿若置身於地獄之中。

忙碌著打掃戰場的士兵,無心理會這麽多。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大家都有些身心疲憊,只是想快點兒收斂戰友的屍骸,送他們回歸上帝的懷抱。

至於敵人的屍骸,就不用他們費心了,直接交給征招的祖魯人處理,隨便挖個坑埋了就是。

沒有辦法,戰場上總有各種意外,比如說:遭遇意外暈倒了,或許是中彈受傷昏迷,這種情況要是交給不靠譜的祖魯人處理,他們能夠全部給活埋了。

要是敵人那無所謂,埋了也就埋了,要是自己的戰友被這麽處理,那就悲劇了。

所以打掃戰場上的時候,都是“布爾共和國”士兵帶著祖魯人勞工進行,前者負責檢察指揮,後者負責擡單架。

不遠處一名“布爾人”軍官帶著幾名士兵走了過來,這是一名年約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身材修長略有些偏瘦,一頭金黃色的頭發,加上那一對眼睛,顯得格外蒼勁有力。

來人正是巡視戰場的菲克尼子爵,做戲就要做全套,參加戰鬥的人都換上了布爾共和國軍裝。

這批軍裝是臨時趕制出來的,由於時間太緊,不少軍裝都是普通衣服染了一下色,就湊合著用了。

不要小看這點兒改變,到了戰場上亮眼的軍裝就是活靶子,布爾共和國的黃綠色軍裝雖然不怎麽好看,可是勝在實用。

隨便往地上一爬,遠遠望去和當地的顏色差不多,更加容易隱蔽。

相比之下,對面的英軍就非常騷包了,紅色的軍裝制式美觀是美觀了。可惜和當地環境格格不入,就是一個個活靶子。

對常年混在非洲大陸的菲克尼子爵來說,美觀那是什麽,能夠吃麽?

作為一名實用主義者,菲克尼子爵從來都不在意軍裝是否美觀。

即便是生活中,除了參加宴會,或者是某些活動他才會穿禮服,其余時間他都是一身軍裝,並且還是非洲適合叢林的迷彩服。

這是多年非洲生活總結下來的經驗,衣服和自然環境越接近,就越容易活下來。

實際上這個時期奧地利的軍裝也是多樣式,不同地區的駐軍軍裝顏色都不一樣。比如說:利比亞、西奈半島的軍隊就是土黃色軍服,而剛果地區的駐軍則是多種顏色的迷彩服。

在南非地區作戰,布爾共和國的黃綠色軍裝就比較合適。醜是醜了一點兒,可是勝在實用,自然沒有必要標新立異。

英國人軍裝太耀眼的弱點,也被菲克尼子爵給利用上了,多次在叢林中打他們的伏擊。

幾次交戰過後,英國人現在都學會了逢林莫入,主動收縮了戰線只是在正面戰場上和他們交戰。

菲克尼子爵清楚這只是一個開始,要不了多久,恐怕英國人連交戰都不會出來了。

這是戰場上交戰雙方交換比決定的,正面戰場上通常都是七比一、八比一,叢林之中十幾比一都是常有的事情。

這麽打下去,要不了多久英國人的優勢兵力就不復存在了。德爾福總督已經很努力了,英軍士兵也非常拼命。

可惜土著軍隊的戰鬥力就只有這麽點兒,除了送人頭外,他們在戰場上就是打醬油的。

如果不是英軍士兵在,連這個交換比都打不出來。不是說這些士兵不勇敢,實際上他們比大部分英軍士兵都要勇敢。

然而現在不是冷兵器時代了,勇敢不等於戰鬥力強。軍紀渙散、把命令當耳旁風,時常對著空氣就放搶,根本就不看有沒有敵人。

不光是19世紀,即便是到了21世紀,都有不少非洲軍隊是這麽打仗的。兩軍對射的時候根本就不看敵人位置,槍口擡得老高,子彈都向天上飛。

沖鋒的時候一擁而上,根本就沒有隊列。現在沒有馬克沁機槍,可是加特林奧地利還是不缺的,對付這種胡亂沖鋒的對象最適合了。

他們都不把自己命當一回事,英國指揮官就更加不會在乎這幫炮灰的傷亡了。戰爭一開始,就拿英國人就拿土著炮灰的命往上填。

和歐洲的戰爭相比,這更像是一場兒戲。所以盡管這場戰爭打得非常激烈,可主要傷亡都是這幫炮灰提供的。

如果不是擔心浪費彈藥,增加後勤壓力,菲克尼子爵也準備組建一支炮灰部隊,送上門去和英國人對耗。

這種事情菲克尼子爵可是有經驗的,當初清理土著部落的時候,為了減小損失,都是組建土著軍隊上去打的。

殺起自己人的時候,這些人可不手軟。菲克尼子爵可以肯定死在殖民者手中的非洲人,絕對沒有死在他們自己人手中的五分一,甚至連十分之一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