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2/3頁)

這些人一部分是駐紮在奧屬中南非地區的軍隊,更多的還是貴族私軍。像菲克尼子爵這種礦老板起家的,要是沒有幾百私軍,好意思出門見人麽?

大家都是消息靈通之輩,距離遠的貴族鞭長莫及,可是附近的貴族就不一樣了,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怎麽能不過來湊熱鬧呢?

要是和平解決了,就當是一次武裝拉練。萬一局勢失控要用武力解決,那就是送上門來的軍功。

很多人都期盼著英國人能夠打過來,給他們刷戰績。這不是他們狂妄自大,而是真的有實力。

奧地利的非洲殖民地,大部分地區都是這些貴族私軍打出來的。在非洲叢林中,這些軍隊的戰鬥力絕對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

要是光靠政府軍,就算是把奧地利的軍隊全部派過來,也沒有辦法短控制小半個非洲大陸。

地廣人稀的非洲大陸,奧地利可沒有辦法到處設立行政機構,分封貴族就是最廉價的統治方式。

反正只要壓制大貴族就行了,這種擁有幾百私軍的中小貴族,根本就用不著忌憚。

除了這些軍隊外,在當地還有大量的德意志移民,一旦戰爭爆發,貴族們還可以就地征招青壯。

以幾千老兵為骨幹,加上一幫青壯,就可以迅速組織一支數萬人的軍隊。到時候誰打誰,那就不一定了。

弗朗茨放棄了占領英屬南非的計劃,並不等於殖民地貴族們也放棄了,很多人都開普敦垂涎三尺。

皇帝不讓開戰,大家承擔不起挑起戰爭的責任,自然是不能主動發起進攻,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能誘使英國人來進攻。

如果是英國人主動入侵,那麽戰爭的責任就不在他們了。為維護帝國的利益而戰,弗朗茨只會嘉獎他們。

菲克尼子爵就是鷹派貴族之一,主張將歐洲各國全部驅逐出去,讓奧地利獨霸整個非洲大陸。

且不說能不能實現,有奮鬥目標總是好的。奧地利在非洲大陸的實力,給了他們野心。

單純計算在非洲大陸的軍事力量,奧地利已經超過了各國的總和。當然,這並不等於奧地利對各國就擁有絕對的優勢,在局部地區奧地利同樣處於下風。

比如在南非地區,對上英葡任何一家,奧地利都無所畏懼。如果英國人和葡萄牙聯手,那麽局勢就發生了變化。

兔死狐悲的心裏很多人都有,一旦奧地利向有主的殖民地發起進攻,各國很有可能擱置矛盾聯合起來。

原時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一個經典案例。德二帝國崛起後,沒有做好外交工作,咄咄逼人的行事風格,讓矛盾重重的英法俄變成了盟友。

弗朗茨雖然壓制了國內的擴張主義,卻沒有辦法阻止底下人故意挖坑誘使英國人進攻。

這也算是釣魚執法的翻版了,如果正大光明的把力量暴露出來,英國人肯定是不敢送上門來的。

現在不一樣了,無論是奧地利貴族,還是心懷鬼胎的小比勒陀利烏斯,又或者是反奧派人士,他們都需要英國人來進攻。

這些人都有意遮掩,親奧派人士更加不可能跑去給英國人報信。況且,很多人都只是覺察到不對勁,卻不知道這是一個為英國人準備的陷阱。

“英奧開戰”這個念頭,很多人想都不敢想。菲克尼子爵都沒有準備挑起兩國全面戰爭,他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非常清楚自家海軍真不是皇家海軍的對手。

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有掛奧地利的大旗,戰鬥的主力都是貴族私軍,頂著布爾共和國的馬甲和英國人PK就行了。

就算是事情暴露了出去,那也是貴族領主和英國人開戰,並不等於所屬的國家也要和英國人開戰,這非常的神羅。

當年皇帝和法國人開戰,神羅帝國的貴族們都可以讓政府中立,現在貴族領主和英國人開戰,帝國政府自然也可以中立了。

仗打贏了,布爾共和國占領英屬南非,然後制造一個理由,讓帝國吞並布爾共和國,繼承這部分遺產。

沒有撕破臉皮,英國人最多也就是抗議,或者是伺機報復,局勢還在控制中。

仗打輸了也沒關系,那是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輸的,和奧地利又什麽關系?

大不了維也納政府出面調停沖突,英國人接受也就罷了,要是拒絕了,就有一大幫子貴族私軍自帶幹糧跑過來繼續和英國人死磕。

當然,這些軍功弗朗茨必須要追認,該給的嘉獎一點兒都不能少,貴族們的損失維也納政府最後也是要彌補的。

……

開普敦,德爾福總督現在非常的郁悶,倫敦政府剛剛宣布取消行動,布爾人就送上門來合作了。

作為一名有理想的總督,德爾福不想做一條鹹魚,他還想要拿出一份亮眼的功績,進入倫敦的權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