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沙皇玩兒陰謀了(第3/3頁)

孤軍奮戰的滋味,一點兒也不美妙,亞歷山大二世不想來第二次了。

吃一塹,長一智。

經過了這次教訓,亞歷山大二世知道了盟友的重要性。年輕時代主張“親普疏奧”,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笑話。

在國家之間,僅憑個人喜好決定外交政策,完全就是傻逼作風。

不同於老牌帝國,普魯士王國想要強大就必須要擴張。當時周邊三大帝國都打不贏,最後選擇對俄羅斯帝國下手。

這不是因為俄羅斯帝國弱,而是俄羅斯沒有盟友。並且從俄羅斯帝國突破,還可以收獲英法的友誼,不用擔心錢糧問題。

當然交通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法奧兩國都有完整的鐵路網,作為最先認識鐵路對戰爭重要性的普魯士來說,他們在挑起戰爭前就做過評估。

法奧能夠投入兵力太多,搞不好就一波被帶走,他們才選了兵力投入有限的俄羅斯帝國。

不管多少理由,排第一的還是俄羅斯帝國被孤立了。甭管有理沒理,進攻俄羅斯帝國在歐洲各國看來都是正義的。

要是進攻其他國家,很容易遭到敵視的。在俄國參戰前,普魯士進攻丹麥就遭到了歐洲各國的譴責,很多人都在呼籲國際制裁。

結果,沙皇政府一參戰,情況瞬間發生了變化。大家一面譴責普魯士入侵波蘭,一面又支持普魯士和俄羅斯開幹。

俄羅斯帝國唯一有分量的盟友奧地利,也因為亞歷山大二世繼位後疏遠了起來。外交上的變故直接影響到了戰爭,奧地利對他們的支持力度,比近東戰爭時期下降了不只是一個档次。

總結經驗教訓後,亞歷山大二世也開始重視外交了,分化普波關系只是其中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