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清君側(第3/3頁)

只不過現在他離不開普魯士人的支持,更離不開背後英國人的支持,不得不做出一副感激零涕的樣子來。

這個年代俄羅斯帝國的工業沒有發展起來,工人數量並不多,想要推翻沙皇政府的統治還遠遠不夠。

為了彌補力量的不足,馬泰托爾斯基把目標放在了人數眾多的農民身上。亞歷山大二世解放了農奴,獲得了大家的擁護,這成為了起義最大的難題。

“清君側”這是某位國際友人,無償贊助的起義口號。目的自然是為了拉攏更多的人參加起義,畢竟沙皇在民間的聲望還很不錯,直接造反民眾不答應。

這和馬泰托爾斯基的理想相違背。歐洲的文化傳統決定了,一旦打出了這個旗號,就算是推翻了政府,沙皇還是沙皇,最多也就利用君主立憲約束一下。

尼古拉一世收復了君士坦丁堡,給亞歷山大二世留下了足夠的政治遺澤,他本人又宣布廢除農奴制,獲得了幾千萬剛剛被解放的俄國農民擁護。

馬泰托爾斯基非常懷疑,就算是推翻了現在的政府,亞歷山大二世依然可以大權在握。

“清君側”雖好,可是也把自己置於了沙皇之下,君臣名分定了下來,在政治上他天然處於劣勢。

然而,這個口號獲得眾多國際友人的支持。原因自不用說,大家都是君主制國家,自然要擁護這套體制了。

“哎!”

深深的嘆了一口氣,馬泰托爾斯基無奈的選擇了妥協。革命黨內部各方勢力雲集,早就不是鐵板一塊了,他這個領袖做不到一言九鼎。

支持他們的資產階級,只是想要通過革命掌控權利,可沒有準備把沙皇給掀下去。

革命黨內部大部分同樣支持保留沙皇,要是沒有了沙皇,他們怎麽能夠逆襲成為貴族呢?

不要指望大家的思想覺悟有多高,大部分革命黨人都是因為對現實不滿才造反的,並沒有解放人類的崇高理想。

馬泰托爾斯基也無法違背眾人的意願,不然換個領袖也就一個會議的問題,最多再吵上三五天。

1866年12月12日,在馬泰托爾斯基的領導下,俄國眾多革命黨聯盟在莫斯科發動了雙十二起義。

起義軍以“清君側”為政治綱領,號召全體俄羅斯民眾起來誅殺汙臣,還政於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