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戰略豪賭(第2/3頁)

經過了戰火洗禮的沙皇軍隊,戰鬥力也不是歷史上可以比的,不但武器裝備超過了歷史同期,軍心士氣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普魯士軍方選擇保守打法,也就不奇怪了。畢竟沙皇政府最不缺的就是士兵,又有俄奧同盟在,就算是奧地利不支持俄國人,也不妨礙他們賣軍火。

這種背景下和俄國人硬拼實力,顯然是不明智的。沙皇政府輸三五次都無妨,普魯士人輸一次就完蛋。

戰爭不是兒戲,無論是羅恩、還是毛奇,都是這個年代最優秀的軍事家。他們的格局自然不只是贏得一次戰鬥,而是以贏得戰爭為目的。

沙皇政府的最大弱點就是窮,普魯士後面有金主,耗下去最先撐不住的一定是俄國人。

弗蘭克首相提出了疑問:“如何能夠保證擋住俄國人?從實際情況出發,我們必須要禦敵於國門之外。

哥薩克騎兵是什麽貨色,你們都一清二楚,一旦讓他們深入國內搞破壞,後果不堪設想。”

這才是最令人頭疼的問題,普俄邊界線太長了,波德平原又是一馬平川,這些地區還是容克貴族的根基所在,不容有失。

不要說俄軍大股部隊深入,就算是千百號人的騎兵沖進來搞破壞,柏林政府就損失不起。

毛奇一臉嚴肅的說:“堅壁清野,把普俄邊界線五十公裏以內的民眾全部遷移到後方。

再次進行二次動員,將士兵的服役年限提高到五年,服役年齡調整到16~55歲,我們又能夠增加三十萬軍隊出來,簡單訓練一下用來對付突入進來的俄軍。”

眾人臉色大變,兼並清野說起來簡單。真要是做了,那麽勢必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普魯士王國可不大,後退五十公裏說起來容易,實際上這意味著要遷移數百萬民眾,五分之一國土都將淪為白地。

威廉一世嚴肅的說:“這不可能,你們的堅壁清野計劃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承受能力。真要是這麽做,最先崩潰的一定是我們,而不是俄國人。”

毛奇嘆了一口氣,說:“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只能冒險出擊,盡可能把戰場放在波蘭境內。”

這個年代戰壕、鐵絲網還沒有出現,沒有這種廉價防禦設施,普俄邊界線又這麽長,只能在要害地區修築工事。

敵人的大部隊,不敢繞開這些工事深入進攻,小部隊就不一樣了。

當然,後方也不是沒有防禦工事,貴族們的城堡就是最好的要塞,對付沒有重火力的小股部隊問題不大。

堅壁清野的主要原因,還是為了減少人員損失。畢竟不可能讓民眾一直待在城堡內,大家也是需要生活的。

騎兵來去如風,就算是通知了,也需要時間準備。後撤五十公裏,就是為了爭取這個時間。

威廉一世猶豫了起來,冒險出擊最大的風險不在軍事上。現在波蘭獨立組織是普魯士的盟友,就算是戰爭在波蘭境內打,他們同樣有民眾支持。

麻煩的是激怒了俄國人,把局部戰爭變成了兩國的全面戰爭。不怪普魯士人慫,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完成軍制改革後,沒有經歷過大戰,心中沒有底氣。

弗蘭克首相開口說道:“陛下,都到了這一步,何必在瞻前顧後呢?

贏了這場戰爭,獨立後的波蘭王國就是未來普俄之間的緩沖;輸了這場戰爭,普魯士王國將喪失未來。”

作為容克貴族出身的首相,關鍵時刻還是站在了容克貴族一方。不管怎麽說,階級利益必須要保住。

普魯士王國的退路被堵上了,容克貴族們的退路依然存在。這些能打的貴族,在這個年代還是非常吃香的,根本就不愁出路。

威廉一世狠狠的點了點頭,說:“放心大膽的去幹吧!”

事已至此,他決定賭一把大的。把戰場放在俄屬波蘭地區,不光可以降低本土的損失,戰後還有機會從俄國人身上咬下一口肉來。

英國人可是支持他們在波羅地海地區擴張的,德意志地區沒有機會擴張,往東部擴張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歐洲各國不會介意看到一個和俄羅斯死磕的普魯士帝國誕生,接下了圍堵俄羅斯帝國的重任,約翰牛就不會看著普魯士完蛋。

弗蘭克首相提議道:“陛下,我們必須要尋求更多的支持者,至少要讓奧地利人保持中立。

有奧地利支持的俄羅斯帝國,和沒有奧地利支持的俄羅斯完全不一樣,我們不可能同時和兩個帝國為敵。”

既然是打消耗戰,自然要考慮雙方的實力對比了。奧地利或許沒有英法有錢,可是奧地利的工業實力卻不比法國弱。

支援不一定要給錢,給物資同樣能夠發揮作用。只要有充足的糧食、武器彈藥、必要的軍需品,俄國人就可以一直支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