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聯邦政府的反擊(第2/4頁)

英法兩國多半是要支持普魯士的,西班牙立場不明,奧地利人應該很矛盾。

維也納政府既想要俄國人失敗,增加他們在俄奧聯盟中的話語權;又不想看到普魯士王國做大,增加他們統一德意志地區的難度。

戰爭一旦爆發,英法肯定會在其他地區給俄國人添麻煩,沙皇政府對我們的支持恐怕馬上就會停止。”

薩法爾的話無疑是告訴了林肯,不要指望歐洲局勢失控,各國就會放棄對美國內戰的幹預。

這次歐洲變局,牽扯最深的無非是英法和俄羅斯關系破裂,而英法奧西四國幹涉同盟並沒有發生內部矛盾。

就算是歐洲局勢牽扯到了他們的精力,各國在美洲地區的力量同樣可以幹涉這次戰爭。畢竟南北雙方的實力太過接近,外力加入隨時可以打破平衡。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林肯做出了最壞的打算。

“制造輿論,重點強調英法奧西四國幹涉我們的內政,把內戰持續不斷的責任推給他們吧!

同時聯絡我們支持的革命黨和獨立組織,現在需要他們出力了。不求他們取得成果,只要能夠分散各國注意力就行了。”

美國招人恨,也不是沒有原因的。1848年過後,歐洲各國的革命黨、獨立組織,基本上都在這裏進行了會師。

比如說:匈牙利獨立組織、法蘭西革命黨、西班牙革命黨、愛爾蘭獨立組織、意大利燒炭黨……這些機構都沒少拿美國人的資助。

當然,這個年代的美國政府還沒有那麽霸氣,不敢直接給這些組織資金援助,大都是通過捐款的方式在美國民間募集。

不管怎麽說,美國聯邦政府還是給他們提供了幫助。不然的話,像匈牙利獨立組織這種失去了根基的組織,早就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誰讓他們的匈牙利民族只有六十萬呢?其中,一半人進入了勞改隊,為奧地利的交通建設出工出力。

而匈牙利地區底層民眾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奧地利族。不管血統和文化傳統的事,人家自己認為是奧地利人,那就是奧地利人。

沒辦法,誰讓他們做匈牙利人的時候,身份是農奴,根本就沒有在匈牙利共和國獲得人權。

即便是這個非法組織只存在了幾個月,不過用來做宣傳還是夠了。

就連之前的農奴制,那也有匈牙利王國統治者背鍋。反正和偉大的皇帝沒有任何關系,是皇帝廢除農奴制,給了大家土地。

人數眾多的底層民眾不買賬,高層領導人又在大革命時期被一窩端,正常情況下匈牙利獨立組織就該消失了,可是依然被美國人扶持了起來。

或許這只是習慣性的,不過這也令維也納政府非常的不爽。這次奧地利參與幹涉美國內戰,鏟除匈牙利獨立組織就是弗朗茨說服政府的理由之一。

同樣,法國革命黨在革命失敗過後,也流亡美國政治避難。西班牙革命黨雖然還在和政府做鬥爭,可是也少不了來自美國的資金支持。

愛爾蘭獨立組織更不用說,愛爾蘭人都差點兒全部搬家過來了,獨立組織自然也跟著來了,算是這幾個組織中人數最多的。

國務卿薩法爾反對道:“總統閣下,這些組織實力有限,最多也就折騰一點兒小風波,很難起到多少作用。

而且,這麽幹恐怕後果會非常嚴重,搞不好會激怒各國,讓我們的局勢更加惡化。”

不是薩法爾看不起這些組織,實在是除了西班牙外,英法奧三國現在都很穩定,不具備爆發革命的條件。

猶豫了一下,林肯總統苦笑著說:“都到了這一步,無論我們幹不幹,他們都會站在我們的對立面。

當然,如果這次會戰我們輸了,沒準他們又變成了我們的盟友,誰知道呢?

把事情做隱晦一點兒,聯邦政府的人不要出面,找支持他們的金主出頭逼他們動手。

無論是發動起義,還是刺殺政要,又或者是組織遊行,只要分散一下各國的注意力就行了。

我記得意大利燒炭黨還曾經策劃過刺君案,企圖以此挑起法奧戰爭,我們也可以暗示各個組織效仿。”

底線神馬的本來就不存在,如果可以攪亂各國,減輕他們的壓力,林肯總統不介意幹得更出格一些。

國務卿薩法爾點了點頭,到了這一步確實只能冒險了。

反正最糟糕的情況也無非是美國分裂,在列強的幹涉下目前美國統一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低了,要是不冒險,根本就沒有可能。

……

特拉華,一座豪宅內匈牙利獨立組織正在開會。說是開會,不如說是匈牙利獨立組織幕後的金主們,向他們問責。

美籍匈牙利資本家亞雷斯特質問道:“斯蒂芬,都這麽多年了,你們半點兒動靜都沒有。難道你們忘記了曾經的誓言——復興偉大的匈牙利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