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別無選擇(第2/3頁)

就連奧地利海外殖民地虧本,都被資本家們搞來的數據變成了贏利。利用一堆經濟術語,把首相、國王都忽悠了進去。

讓他們相信,奧地利的殖民地只是行政上虧本。維也納政府通過貨幣稅、開采的黃金,廉價工業原材料、市場帶來的其它稅收,已經實現了贏利。

具體表現在國內經濟發展速度快,政府財政收入增長快。還附帶有抵禦經濟危機,減少金銀流出的好處。

經過了亂七八糟的數據,最後得出了結論:奧屬殖民地每年給維也納政府帶來了一千二百萬神盾的收益。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幾乎是普魯士王國財政收入的一半。再加上一大堆的好處,很多人都被套路了進去。

實際上這筆賬根本就算不清,奧地利的經濟高速發展殖民地確實有貢獻。可是牽扯到的行業太多,經濟循環的次數也太復雜,只要稍微加一點兒,最後的差距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讓大家相信的原因是維也納政府開辟殖民地大動作。以己度人,如果不能贏利,肯定不會這麽積極投入。

包括英法西葡荷五國,都被資本家們拿出來當例子分析,得出了結論:殖民帝國勢力範圍大,國家就強大;殖民地丟了,國家就會沒落。

聽一遍無所謂,假如天天都有各種專家在耳邊說,時間長了就深入了人心,變成公認的真理。

羅恩堅持的說:“不行,陸軍軍事改革絕對不能夠停下。打開地圖就知道,我們面臨的國防壓力有多大。

萬一某一天我們和任何一個大國發生了沖突,以現在普魯士的軍事實力,根本就沒有一戰之力。”

財政大臣菲貝爾阿道夫譏諷道:“將軍閣下,如果是基於要對抗三大強國的話,你的擴軍計劃就算是再增加一倍,恐怕還是不夠。

不過普魯士王國的財力有限,就算是把全部的財政收入投入到軍事上,我們也拼不過任何一個大國。

現代戰爭和往日已經不一樣了。近東戰爭時期,俄國人的總兵力一度突破兩百萬;奧地利發動統一戰爭時期,動員的總兵力也接近這個數字。

普魯士王國就一千四百多萬人口,人力資源已經確定了我們的擴軍上限。利用各國的矛盾保持歐洲平衡,才是最適合我們的策論。

你或許不知道,我告訴你一組經濟數據,你就明白了。

1850年,普魯士王國的財政收入是奧地利的40.3%、法國人的28.2%、俄國人的30.3%;

1854年奧地利建立新神聖羅馬帝國後,普魯士王國的財政收入是奧地利的31.1%、法國人的27.2%、俄國人的27.6%;

1860年,普魯士王國的財政收入是奧地利的20.2%、法國人21.3%、俄國人的31.1%。

因為將大量的資金消耗在了軍隊上,我們的經濟近乎停滯不前。我們以奧地利20.2%的財政收入,支出了他們43.2%的軍費。”

軍費要養的不僅僅只是軍隊,還有後面配套的軍工體系,在義務兵役制度下,這套產業鏈才是最貴的。

目前全世界擁有完整軍工體系的國家,就只有英法俄奧普美西七個國家,其中法奧普三國走在陸軍技術的最前沿。

這也是普魯士軍工一家獨大的原因,他們的體量實在是養不起第二家了。為了降低成本,各國都在努力對外賣軍火。

弗朗茨更是直接向俄國人輸出軍工體系。因為財政的緣故,為了節省成本,尼古拉一世時期俄國軍工企業就從奧地利引進了生產線。

這麽些年過去了,生產出來的裝備都充斥了全軍,想改回去都難。

普魯士王國就悲劇了,因為在世界上知名度太低,軍火都很難賣出去,軍工體系喪失了自我造血能力。畢竟他們賣的只是軍火,不能附加政治效力。

工業化時代是殘酷的,因為缺乏市場和廉價工業原材料,在工業化進程中普魯士資本自然無法和對手競爭,只能死守國內市場。

歷史上支撐普魯士王國發展的關稅同盟,現在因為利益的緣故早就不復存在。

就連俄國市場,也因為普俄關系惡化,被奧地利人搶奪了一部分份額。

這麽多不利因素反饋到了經濟上,結局自然是不容樂觀。普魯士經濟停滯不前,也就不奇怪了。

面對這種情況,資本家們想要開辟海外殖民,解決原材料和市場問題,也成為了必然。

現在普魯士政府病急亂投醫,實在是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如果再這麽下去,普魯士王國就直接被拖垮了。

看了看眾人的臉色,羅恩欲言又止。盡管普魯士王國窮兵黷武慣了,可現在實在是支撐不住。

這個年代,各國的軍費開銷都非常大,百分之十幾、二十幾、三十幾都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