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別無選擇

看著各大列強攪動風雲,剛剛繼位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按耐不住了,或許說容克貴族們按耐不住了。

蝴蝶效應是強大的,隨著奧地利的重新崛起,普魯士政府發現他們的強國夢,就真的快要變成了夢。

危機意識是普魯士走向強大的動力。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中,普魯士軍隊的表現並不出色,甚至可以說是垃圾。

軍事改革的呼聲在普魯士軍隊中居高不下,主要領導者就是普魯士三傑之一——阿爾布雷希特·馮·羅恩。

羅恩的知名度低,幹的事情卻驚天動地。不但主持了普魯士軍隊改革,還一手提拔了毛奇,並且把俾斯麥推上首相寶座。

沒有他這位伯樂,毛奇或許還有機會爬上去,俾斯麥這位王室公敵就不用想上位了。

現在羅恩將軍非常的煩,前不久他才以陸軍大臣的身份兼任海軍大臣,就要面臨一個大問題:國內對開辟殖民地的呼聲越來越高。

別人怎麽想羅恩不知道,反正他是反對開辟海外殖民地的,理由只有一個——沒錢。

為了打消大家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他必須要獲得威廉一世的支持。偏偏現在威廉一世也想要從海外殖民地攫取財富,改變普魯士王國的財政困境,這就令他頭疼了。

……

柏林王宮政府會議上,首相弗蘭克再次重申了開辟殖民地的好處,提出要建立屬於普魯士的殖民帝國。

葡萄牙、荷蘭這兩個小國在海外都有大片的殖民地,以普魯士王國的實力,開辟海外殖民地似乎也不算什麽大不了的。

羅恩反對道:“首相閣下,我知道開辟殖民地很重要,可以給國內的工商業提供廉價原材料和市場,改變政府的財政困境。

可是,你似乎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任何一個殖民帝國都是一個海軍強國。

以我們海軍的那幾條船,恐怕連大股的海盜都不一定能夠搞得定,憑什麽在海外開辟殖民地?”

這是事實,就憑陸軍大臣可以兼任海軍大臣,就知道普魯士海軍有多落魄。但凡是海軍有點兒實力的國家,都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弗蘭克首相解釋道:“政府已經準備擴建海軍,普魯士王國需要一支自己的鐵甲艦隊。”

羅恩臉色鐵青地問道:“軍費從哪裏來?”

弗蘭克淡定的回答道:“現在維也納體系已經重建,各國矛盾趨於緩和,歐洲大陸趨於穩定,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大。

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迫切進行軍事改革。陸軍這次為國家犧牲一回,接下來過幾年苦日子。

可以將一部分士兵轉入海軍,以節省軍費開銷,政府再想辦法湊一點兒,先建立一支鐵甲艦隊。

等殖民地開辟,解決了國內工商業原材料和市場的問題,國內經濟好轉過後,再進行軍事改革好了。”

為了應對奧地利崛起,和法蘭西新生帶來的沖擊,前不久羅恩才提出了軍備改革的具體方案:

要求把軍隊的服役年限從2年延長為4年;取消國民後備軍;改換常備軍裝備,從下年度起每年撥款1750萬塔勒。

這些措施意味著征兵額從4萬人增至8.5萬人,軍隊從102個團增至163個團,平時兵力由20.8萬人變為32.7萬人。

這份比歷史上更加激進的軍事改革措施,主要是建立在普魯士王國承受了更大軍事壓力的情況下。

目前俄國人的常備軍是99萬,新神聖羅馬帝國的常備軍是58萬,法國人的常備軍是50萬。

三個鄰居這麽變態,再不擴軍的話,普魯士王國的準列強地位都要沒了。

況且,弗朗茨想要統一德意志之心是路人皆知,拿破侖三世垂涎萊茵蘭地區也是不加掩飾。

以羅恩為代表的容克貴族們,自然產生了危機之心。

如果不擴軍的話,普魯士王國的兵力還不到任何一個對手的三分之一。要是戰爭突然爆發,他們連一戰之力都沒有。

資產階級就不這麽想了,他們對維也納體系抱有信心。對擴軍表示憂慮:

一方面取消後備軍和延長現役期,無疑將削弱他們在軍隊中的影響;

另一方面,這支龐大軍隊中的2/3的軍官、9/10的教官由容克擔任,包藏著一種危險,即軍隊可能會成為容克反對議會的工具。

“誰向它保證,它磨快的武器將被為它自己的目的而使用呢?”

於是,以進步黨為代表的資產階級自由派運用1850年憲法賦予議會的權力與政府討價還價,拖延擴軍方案通過。

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況發生,資本家們開始鼓吹開辟殖民地的好處,給政府高層畫大餅,企圖利用發展海軍來削弱容克貴族的實力。

現在很多人都被套路了進去,現實的例子擺在眼前。如果開辟殖民沒有好處的話,為什麽英法奧這幾個法國都在開辟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