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論緩沖的必須性(第2/3頁)

至於說英國人的殖民地多、市場大,那就是屁話。這個年代大部分殖民地市場都沒有開發出來,主要市場還在歐洲大陸。

遠洋貿易的風險,要比在家門口貿易大的多,況且哪個資本家會嫌棄自己賺的錢多?

相比之下南德意志就不同了,巴伐利亞是德意志地區的紡織中心,這個年代英國人最大的出口產品就是紡織品,倫敦政府讓巴伐利亞王國和奧地利離開,未嘗沒有排除競爭對手的意思。

19世紀中期的國際政治,已經不單單停留在政治、軍事上,經濟帶來的影響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尤其是英國這種資本強勢的國家。

……

奧地利的反擊既在英國人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本來倫敦政府還認為奧地利會威逼利誘普魯士政府,沒有想到維也納政府直接放大招。

大招的效果自然是非常厲害的,普魯士政府已經委婉的表明了態度——不敢玩了。

現實告訴了英國人,有時候不能夠完全看國家利益,政府高層的個人利益,同樣可以決定國家政治。

確定了拿破侖三世的立場,奧地利人就抓住了聯軍的漏洞,可以肆無忌憚的反擊。

“情況有變,普魯士政府遭到了奧地利的恐嚇,準備退出了。如果我們不想辦法阻止,恐怕要不了多久北歐三宮廷聯盟會重現歐洲。”喬治·漢密爾頓·戈登首相嚴肅的說

俄奧同盟還沒有拆散,要是再變成了俄奧普同盟,那什麽也不要說,他們再次收縮勢力回歸英倫三島好了。

內政大臣亨利想了想說:“首相,普魯士人恐怕還沒有下定決心吧,不然這個時候他們應該出兵吞並北德意志地區,而不是和我們溝通了。

我們奈何不了俄奧,但是對付普魯士人還是有辦法的,皇家海軍封鎖北海一個月,普魯士王國國內經濟危機就會爆發,他們不可能忽視這種後果。

就算普魯士人和奧地利聯手瓜分德意志地區,也不意味著北德意志地區都歸他們了。恐怕很多邦國都不會給他們動手的機會,就直接投入到奧地利的懷抱了。

這種情況普魯士政府不可能不考慮清楚,這種擴張並不是消除了危機,只是把危機延後了。

東有俄羅斯、西有法蘭西、南有奧地利,剩下一面環海,普魯士王國的地理位置簡直糟糕到了極點。

這一點奧地利和他們很像,都被法俄兩國夾在了中央。只不過奧地利好歹可以往意大利地區、巴爾幹半島發展,普魯士人只能海外殖民了。

這恐怕是腓特烈·威廉四世不敢下決心的原因,沒有我們的默許,他們只能困死在家中,看著各國不斷的發展壯大下去。”

這是北歐三宮廷聯盟崩潰的核心原因,聯盟不能給普魯士王國帶來更大的利益,要進行工業化就離不開海外市場,他們必須要處理好同英國人的關系。

喬治·漢密爾頓·戈登猶豫了片刻後做出了決定:“告訴托馬斯,這次試探計劃失敗,啟用第二套方案。”

這是最理想的方案,卻不是唯一的方案。倫敦政府不認為大家都是傻子,自然準備了應急預案。

英國人之所以采用這套不靠譜的方案,原因非常的簡單,實施的成本低,收益大!

成功了固然是皆大歡喜,失敗了他們沒有損失,幹嘛不試一試呢?

現在他們就真的失敗了麽?

顯然不是的!

英國人在俄奧同盟之間紮下了一根刺,又惡化了普奧關系,同時還刺激到了法國人,挑撥了奧地利同歐洲各國的關系。

英國人的付出呢?僅僅是外交大臣跑的勤快一些,制衡奧地利的戰略,他們就完成了大半。

受外交形勢惡化的影響,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奧地利都必須要修復國際關系,畢竟這次吞並南德意志地區做法刺激到了大家敏感的神經。

……

巴黎

普魯士政府退出了幹涉聯軍,英國人的計劃自然也改變了,談判重新開起。

托馬斯再次提議道:“諸位,考慮到歐洲大陸的穩定,大國之間必須要留下緩沖,我建議讓巴登、漢諾威、漢堡、不來梅……等德意志邦國組建一個新的國家。

考慮實際情況,普魯士王國可以和這個新生國家進行換地,在普法之間、法奧之間留下足夠的緩沖空間。”

這會的建議靠譜多了,至少梅特涅是這麽認為的,除了少了巴登公國外,南德意志其它邦國英國人都沒有提出來。

為了和法國人保持一定的緩沖,為了獲得大家的承認,付出一個巴登公國,在梅特涅看來這個代價也是可以考慮的。

正在梅特涅思考的時候,法國代表奧弗涅率先表示了支持:“托馬斯先生的提議不錯,為了歐洲大陸的和平穩定,在大國之間留下緩沖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