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風起(第2/2頁)

……

木已成舟,巴伐利亞政府就算是對國王的草率決定再有意見也無能為力。已經得罪了奧地利,現在不能再得罪普魯士。

1850年7月21日,普魯士王國聯合巴伐利亞、漢諾威、不倫瑞克等邦國,向德意志聯邦議會提出了組建責任內閣。

歷史改變了,因為聲望受損的關系普魯士人改變了策略,沒有搞所謂的“三王同盟”,而是選擇了和巴伐利亞聯手。

維也納

普魯士人的行動,某種程度上也得到了奧地利的默許,不然他們串聯的不會那麽容易。

事到臨頭了,對於巴伐利亞的背叛,大家依然是憤怒萬分。

一旦“三巨頭”內閣建立,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力將會大大受損,巴伐利亞的背叛更是打了奧地利政府的臉。

普魯士人的陰謀必須要制止,巴伐利亞政府的背叛也必須要進行報復,不然奧地利還怎麽在歐洲大陸混下去?

梅特涅提議道:“陛下,為了打擊普魯士和巴伐利亞的野心,外交部建議拉攏德意志地區的小邦國,由所有邦國共同組建責任內閣。”

小邦國的話語權低,可是他們國家多啊,在議會吵架的時候就占便宜了。一旦由所有國家共同組建責任內閣,最後就和現在的聯邦議會沒有多少區別了。

只要想想看,一個人數超過三十的內閣,遇到事情就吵吵吵,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可想而知。

在邦國平等的原則上,普魯士和巴伐利亞的權限就被壓縮到和小邦國同等地位,奧地利這個公認德意志第一邦國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

費利克斯首相想了想說:“恐怕沒有這麽容易,列強都不希望德意志地區統一,想要靠一個責任內閣統一全國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就算是內閣建立了起來,又能夠指揮的動誰?無論是我們,還是普魯士,又或者是巴伐利亞那個叛徒,都不會把內閣當成一回事。”

這是必然的,一個空殼的責任內閣怎麽可能號令全國呢?

財政大臣卡爾提議道:“既然如此,那麽我們幹脆把水攪渾好了。

德意志聯邦不能沒有皇帝,在組建責任內閣的同時,幹脆我們提出皇帝選舉,將德意志統一的步伐在向前推進一大步。”

確實是前進一大步,共同的皇帝和內閣都出現了。有了大義的,名份在,德意志地區的統一之路就好走了。

顯然普魯士王國是不可能同意的,除非他們願意給奧地利當小弟,不然就不可能在這個問題是妥協。

為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在任何國家都是通用的。在德意志地區玩兒皇帝選舉,除了哈布斯堡家族外,連競爭對手都找不到。

影響力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可是沒有人能夠忽視它的存在,法理性更是決定歐洲皇位的絕對因素之一。

打開德意志地區的歷史,就會發現有資格和哈布斯堡家族競爭的,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剩下的各國王室,無論是影響力,還是法理性,都無法和哈布斯堡家族相提並論。

要是讓哈布斯堡王朝名義上統一了德意志地區,不就是神羅的復活麽?

“如果沒有列強幹預,我們或許可以逼迫普魯士人接受,可是現在根本就不可能。

估計這個建議提出來,就會遭到大家的集體反對,我們無法抗住這麽大的壓力。”梅特涅搖了搖頭說

可以兵不血刃的統一德意志地區當然好了,那怕只是名義上的統一,奧地利也可以慢慢把“名義”轉化為現實。

顯然列強是不可能同意的,那怕是和奧地利結盟的俄國人也會立即翻臉,這是底線問題。

現在不比中世紀,德意志地區的民族主義已經覺醒,一旦德意志地區實現統一,那怕是名義上的統一,這個中歐大帝國都是令人顫抖的存在。

無論是西邊的法蘭西,還是東邊的俄羅斯,又或者是遠在海外的不列顛,都會感受到威脅。

站在歐洲各國的對立面,奧地利可不是俄羅斯和不列顛,沒有地緣優勢、沒有可以充當天然防線的海峽。

地處四戰之地,就注定了奧地利帝國在國際政治中不能沒有盟友,被孤立意味著危險。

卡爾不慌不忙的解釋道:“所以,這個提議只能把水攪渾,我們又不指望靠這麽簡單的政治手段,就能統一德意志地區。

德意志皇帝選舉只是一次試探,試探的不是各國政府態度,而是德意志地區民眾的態度。

大統一的思想傳播很廣,可是民眾對奧地利的接受度到底有多高,我們只有一個初略估計,現在就當是做民意調查了。

這份數據,可以作為我們制定德意志地區戰略的重要參考依據,避免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