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新生代的軍人(三)(第2/2頁)

而政府的治理能力通過什麽媒介來表現?

官員,也就是大家所擔心的文官集團。

文官集團做的不好,社會會實時進行反饋,那麽這個官員就勢必會被裁汰掉,他的政治生命也將會結束。

因為在這個政治制度下,他沒有做好份內工作,因此自然要被拋棄。

而如果想要維系自己的政治生命,那麽依附政治制度而存的官員,就必須要順應平民社會下對政府治理能力不停提高的籲求。

這一點不是現代人總結出來的,早在宋時古人已經具有很超前的政治眼光來看待這些問題了。

《呂氏鄉約》就是最早的鄉村自治規範章程,是因為趙宋王朝不能夠給予平民社會所需的治理能力,所以由民間老百姓自發組織治理。

那麽為什麽趙宋王朝時期的政治家已經看出了這個症結卻無力改變呢。

還是那句話。

‘皇帝為何造反?’

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他怎麽會反對自己的階級呢?

沒有一個皇帝會願意進入到平民社會,從而整天愁眉苦思想著如何服務百姓,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

朱允炆願意做第一個,你可以說他傻、說他理想化、說他太假了不真實。

但你必須要承認他,偉大!

我們都從歷史書上認識過世上幾大偉人,而朱允炆到了皇帝這個位置,肩負著全國上億百姓的未來及責任,他當然想要做一個這樣偉大的領導者。

所以同樣是文人坐天下,眼下的大明卻和宋朝是完全不同的。

在已經規範的形成習慣的政治運轉體系內,向來靠著依存政治制度才能延續政治生命的文官還怎麽去沆瀣一氣的毀滅這個國家?

或者頭皮癢、水太涼的給自己換主子?

就算他們想換,也只能裸辭,一個人孤身跑到敵營做奴才罷了。

老百姓不會跟他,他的同僚不會跟他。

所謂的同學會、鄉友會也不會跟他。

我們只是同學、同鄉,我又不是你爹,我會為了你放棄我自己的政治生命?

看似牢固的學院派、同鄉派,在平民社會制度下,其根基是極其容易崩散瓦解的。

因為你做不好,我不能冒著被摘帽子的風險來保你。

當然,也有膽大去做的。

就是到二十一世紀,也有帶病提拔的,但幾個腐敗的官員聯合起來,能腐敗諾大一個國家嗎,能腐敗欺淩全國十幾億百姓嗎!

當腐敗的圈子越來越大的時候,就更加包不住,就更容易被最上層察覺,繼而一網打盡。

要還擔心,說萬一內閣也腐敗了呢?

皇帝也腐敗了呢?

那就沒必要再說了,揭竿而起,百姓造反,改朝換代唄。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鬥爭。

只要後繼位的皇帝、內閣閣臣懂得這一點,他們就不會放任腐敗滋生擴張,不會改變已經完成轉型的國體制度。

當然他們一定會懂,要不然《建文大典》不白修了。

當然這裏面還涉及一些政治本身所具有的獨立邏輯,以及在官僚世界中政治關系的再定位問題,這裏就不寫了,一是比較復雜,舉例的話就比較敏感了。

葛磊斥責馬鑫這句‘你自己信嗎’,就是因為兩人本身都是高級軍官。

軍人不可以參與政治,但高級軍官一定要懂政治。

兩人沒有一個不懂的,所以葛磊才生氣。

直到這個時候,馬鑫還在嘴硬。

“沒有五軍府,這天下也輪不到文人,還有我要糾正你一點,這天下既不是文人的也不是武人的,天下是人民的天下,我們都是人民的一份子,習文也好、從軍也罷,都只是為國效力的一個渠道,這一點,是必須要搞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