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為大明富強而讀書(第2/3頁)

“考一下當年黔寧王平定雲南戰役吧。”

沒有同意朱棣的提請,朱允炆把沐英的功績搬了出來。

朱棣有心想說什麽,但是嘴唇嚅動幾下,到底還是沒敢開口。

“魏國公呢?”

定下了文武兩策,朱允炆又看向徐輝祖,後者請罪:“臣愚昧,想不出什麽更好的策問。”

徐輝祖倒是想出題呢,一想到自己這幾年不是忙著剿匪就是忙著收過路費,比起楊士奇、朱棣兩人那些影響江山社稷的問題來說,委實是拿不出手啊。

“這兩題的難度已經足夠大了。”

楊士奇開口勸道:“僅以時下而言,便是去歲三甲進士,能做出來者也是極少的,拿來考這群孩子,臣一己之見,怕是除了大皇子殿下,無一人可以通過。”

朱允炆笑了笑:“說不準會有天才呢?”

他的心中,可是對這於謙抱有很大的期許,希望後者可以給他一個驚喜。

“行了,既然定了下來,那就考這兩問吧。”

朱允炆擡手:“四叔和魏國公去準備吧,三日後開考,士奇留下。”

朱棣和徐輝祖便起身躬禮告退,留下楊士奇一人跟朱允炆沉默以對。

“陛下留臣,是為了燕王殿下方才的提請吧。”

冷場了能有短短幾分鐘的功夫,楊士奇便當先開口道,他心裏大致猜測到了朱允炆的想法。

朱允炆開口認可道:“卿家聰慧,倒是什麽都瞞不過。”

“藍玉狂悖無禮、妄自尊大,卻是沒有資格上策問。”

楊士奇試探的批評了一句,而後就看到朱允炆搖頭。

“朕留你,非為批評他的錯誤,藍玉功勛卓著,為我大明武人之頂勛,立過不世之功。未曾蔭封三代不說,其家眷親族後人卻淪落在遼東苦寒之地吃苦受罪,朕這心裏也不好受啊。”

皇帝,這是糾結著要給藍玉平反嗎?

楊士奇心頭微動,隨後又覺得事情絕不會這麽簡單。

以他對朱允炆的了解,如果皇帝真的打算恢復藍玉的名聲,早幾年就可以做了,不會拖到現在,他說這種話,是想要尋求別人的支持和理解。

“所謂功不抵過,藍玉縱有大功,也不是其可以無法無天的底氣所在。”

楊士奇表明態度,堅定道:“有功則賞,有過當罰。”

“淮西勛貴兼並土地,戕害百姓,是該死,左右都是個殺,安個造反謀逆的帽子,對名聲總不太好吧。”

朱允炆又問了一句,等著楊士奇接下來的對答。

後者對此倒也有話,理直氣壯地說道:“不破淮西勛貴,任其貪欲日盛,不日必將引起百姓群起而反,動搖國本。他們這是在挖江山根腳,其罪不比謀逆更甚?”

見朱允炆不為所動,楊士奇復又言道:“此非臣一己之見,實為天下人共知矣。”

“閣老且先去忙吧。”

朱允炆下了逐客令,後者便恭聲告退。

關於是否為藍玉平反的事,大明的文武兩派都有不同的爭論,以楊士奇為首的文官集團自然是極力主張丁是丁卯是卯,一碼歸一碼。

而以朱棣為首的武勛集團,那自然從來沒有過一天會停下主張的腳步,這是他們的心氣。

藍玉罪不容赦不假,殺也好剮也罷都行,但你不能讓他頂著一個反賊的名聲遺臭萬年啊。

人家一輩子都在為大明拋頭顱、灑熱血的,不避斧鉞、親冒矢石,到了安享晚年的歲數,怎麽可能背叛太祖和這個國家呢。

圖什麽啊。

“今天,四叔在試探朕。”

朱允炆沖著雙喜嘆了口氣:“改朝換代啦,現在不是爺爺在世的時候,他們也就看到了平反的希望。你說,朕要不要這麽做啊?”

平藍玉反的好處顯而易見,武勛歡天喜地,更是揚眉吐氣,對振奮國家的武威是有好處的。

那壞處呢?

“平了藍玉的反,文官集團就會要求朕,平胡惟庸的反。”

朱允炆搖頭苦笑:“胡藍大獄,文武兩方都有冤屈。朕平藍玉就要平胡惟庸,人家胡惟庸治國之功也是一目了然的。

平了他倆的反,流放遼東那幾萬罪臣就要寬赦,朝廷予以補償,朕的名聲那是有了,文武皆頌朕仁義聖明,文臣折心,武將心服。好啊,好啊。”

雙喜便是不解:“既然都是好事,陛下何故懸而不決呢?”

不就是平反嗎,一道聖旨的事罷了,還能折服天下人的人心,全是對朱允炆這個皇帝的好處,有什麽好猶豫的?

畢竟歷朝歷代,後繼之君為臣子平反的事層出不窮,其好處就在於拉攏人心,鞏固統治。

“朕不會這麽做的,永遠都不會!留給後人去做吧。”

朱允炆轉過頭,湖畔學堂的正堂之上,掛著太祖高皇帝和他朱允炆的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