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獅兒難與爭鋒(第2/3頁)

孫紹宗的想法是,每年春、夏、冬三季,都隨機從縣學的廩生裏,選出一定數量的秀才,在本縣範圍內,進行長達一個月的普法宣傳。

因為想要考中舉人,刑名律法必然是要熟讀的,而廩生們本就是秀才裏的佼佼者,所以他們進行普法的基本素質,是毋庸置疑的。

而之所以略過了秋季,一是為了避開農忙時節,二來也是怕耽誤了秀才們參加秋闈。

在普法下鄉的過程中,廩生的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皆由當地驛站負責。

期間廩生們只能答疑解惑,不可擅自涉入、仲裁民間訴訟,但可以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而在每個季度的普法下鄉結束之後,所有廩生都要做出總結,並嘗試提出改善的建議。

然後具本上奏到該省提刑按察使司,再由提刑按察使司轉呈大理寺批閱。

每年秋季,大理寺則要根據上一年廩生們呈上來的普法總結,進行優劣考評,並下發到各個府縣,作為縣學年終考評的重要參考。

其中表現優異的,則可以由大理寺保舉,直接升入府學,或者進入國子監讀書。

而若是沒有合理的理由,在一年之中未曾參與普法下鄉的廩生,則要面臨懲戒、清退之類的處罰。

這種構想,一來避免了添設官吏,增加朝廷的負擔;二來也能讓秀才們能夠學有所用、體察民情,這樣日後一旦為官,也不易被奸人所蒙蔽。

再有就是朝廷對於地方上的大事小情,也有了額外的了解渠道,降低了地方官吏欺上瞞下的可能性。

當然,得利最大的還得說是大理寺。

如果這個提案可以實現的話,就等於直接將耳目、觸角紮入了縣一級、甚至更下面的地方政權。

更讓人心動的是,大理寺借此還可以借此,在廣大士子中擴大影響力,甚至左右他們的前程。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大理寺可以掌握相當程度的輿論導向,而且是全國範圍內的輿論導向!

想到自己這素來鹹魚的大理寺卿,竟也有成為士林魁首的機會,魏益都忍不住有些熱血沸騰起來。

然而他畢竟是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老油子,再怎麽心馳神搖,也還是勉力壓制住情緒,仔細思索著這一切對自己是利是弊。

然後他心頭的熱血,就迅速的冷卻下來。

誠然,這份提案若能通過,然後順利實施下去,對於大理寺而言,可說是天翻地覆的改變,主政之人自然也會名利雙收,甚至青史留名。

但是……

這種涉及全國的重大政策,又豈是倉促間就能推行下去的?

三年!

要想推行開來,並初見成效,至少也要花上三年。

然而他魏大人已經在大理寺主政了七年之久,朝廷還能允許他再留任三年嗎?

尤其他之前七年當中,幾乎沒有什麽能拿出手的政績——而這等國策,又必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執行者。

反觀孫紹宗,他之前在五溪州時,就曾擔任過一年半的四品巡閱使。

作為這篇國策的提案人,即便是按照三年一升遷的套路,兩年後接任大理寺卿的位置,也稱得上是順理成章。

屆時名利雙收、青史留名的,可就是他孫紹宗了!

就算礙於歲數,孫紹宗未能成功接任,自己倒是也多半會被別人替代……

總之算來算去,這篇提案再怎麽好,似乎也沒自己多少好處。

雖說魏益這些年一直安心做個鹹魚,可這名垂青史的機會就在眼前,卻又偏偏與自己無緣,這心中的失落與不甘,又豈是常人可以理會的?

一時想入非非,連五官都為之扭曲了。

“妙、妙、妙!”

這時一個亢奮的嗓音,突然填滿了整個花廳,就見李文善攥著那份奏疏,直激動的雙目通紅,連聲贊道:“孫少卿這份提案,實在是振聾發聵!善、大善也!”

也難怪他會如此亢奮,孫紹宗提出的‘普法下鄉’,雖然最終惠及的是整個大理寺,但宣揚法治、解釋律令等職權,卻一直都是右少卿總領。

也就是說,無論孫紹宗與魏益,最後誰能獲得這‘普法下鄉’的主控權,他李文善也必然能在其中分一杯羹。

而他作為朝中屈指可數的法學大家,又是一年半之前才履任的,右少卿的地位可說是固若金湯,完全沒有魏益那樣的後顧之憂。

大事去矣!

而眼見李文善激動莫名,簡直恨不能立刻催促孫紹宗上書朝廷,魏益心頭種種謀劃,頓時都煙消雲散。

原本因為孫紹宗武夫的身份,以及近來咄咄逼人的態度,李文善其實已經答應要與魏益結盟了。

然而孫紹宗拋出的這一份‘普法下鄉’提案,卻瞬間改變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