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3章 貴州辣子雞(第2/3頁)

結果現在卻都剩下了,雖然每頓都在吃,但是大家寧願夾湊數用的泡菜也不願吃過年準備的菜,實在是……

徐拙打完一局遊戲,起身從沙發上坐起來說道:“今天就做一道你沒吃過的新菜,貴州辣子雞,也改善一下咱家的夥食。”

說完他就拿起手機給建國打電話,讓他送兩只宰殺好的大公雞過來。

“貴州辣子雞?跟川菜的辣子雞不一樣嗎?”

於可可很好奇,她挺喜歡吃辣子雞的,就是有點遭不住那股子辣味兒,所以這幾天沒敢吃過。

老爺子笑了笑說道:“貴州辣子雞確實不錯,但是想吃辣子雞直接吃棗莊的多好,貴州的還要用糍粑辣椒,你們不一定習慣的……”

正說著,他注意到老太太在往這邊瞟,趕緊轉了口風:“不過你們想嘗嘗也行,小拙,今天的午飯就交給你來做了啊。”

很快,建國就開車送來了兩只宰殺好的大公雞,順便還帶了一些比較新鮮的青菜。

隨著地位的提高,查爾斯先生做事真是越來越得體了。

把他送走之後,徐拙洗洗手來到廚房,開始做菜。

貴州辣子雞根據做法和口味的不同,還細分為貴陽辣子雞、遵義辣子雞等不同的流派。

貴州辣子雞跟歌樂山辣子雞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制作的過程中使用了貴州特有的糍粑辣椒。

這種辣椒味道不那麽沖,但是香味兒卻很足,和香酥油潤的雞肉,簡直就是最完美的搭档。

把兩只公雞浸泡在水中去除一下血水,徐拙趁著這個機會,打算先把糍粑辣椒做出來。

糍粑辣椒幾乎算是貴州特有的一種調料,制作出來的原因,就是當年貴州地區的辣椒實在太辣太燥,吃了太容易上火。

在這裏,就得說說四川和貴州的不同了,四川地區屬於盆地,氣候常年陰冷濕熱,當地人為了祛濕,所以會大量吃辣椒花椒。

但是貴州屬於高原地區,是典型的亞熱帶高原季風地區,溫度整體偏低,吃太辣的辣椒很容易上火,所以有了糍粑辣椒的出現。

糍粑辣椒是用熱水把辣椒的辣味兒去掉,讓辣椒變得香而不烈,辣味兒柔和綿長,吃多了也不容易上火。

除此之外,兩地人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四川人認為辣椒花椒是一切,但是貴州人卻把酒視為生命。

面對寒冷,四川人會選擇吃火鍋,吃水煮魚,吃一切麻辣發汗的菜品,而貴州人只會默默摸出酒瓶,仰頭灌上那麽一大口。

做糍粑辣椒要用到兩種辣椒,原版是遵義辣椒和貴州的朝天椒,但是這會兒家裏沒有,也不太好買,所以徐拙用了四川七星椒和湖南朝天椒替代。

這兩種辣椒,一種是魏君明來的時候帶來的,另一種是年前袁德生聽說徐拙做辣子雞,從湖南發來了一百多斤。

當時老爺子還各種嫌棄,不過隨即就裝了一塑料袋提回了家。

燒一鍋水,把兩種幹辣椒放進去小火煮十來分鐘。

當然了,也可以煮時間更長一點,時間越長,辣度越低,時間越短,辣度越高。

據說貴州當地人都是用熱水泡一下就完事兒,根本沒到煮的地步。

不過今天吃飯的人,於家人就不說了,生活在不知辣是啥味兒的揚州,徐家人雖然好點,但是也是四川人眼中微微微微微辣的級別,所以徐拙還是老老實實上鍋煮。

嗯,吃辣這種事兒,可不是靠膽子大就能裝的,超出承受值真會讓人抓狂。

辣椒在鍋裏煮了十來分鐘後,徐拙用漏勺撈出來,放在筐裏瀝幹水分,用刀切幾下放進蒜臼中,再放入幾瓣大蒜和一塊生姜,撒一小勺食鹽。

然後用蒜杵搗成泥,就成了貴州人念念不忘的糍粑辣椒了。

辣椒做好後挖出來放在一個碗裏備用,然後徐拙把盆裏浸泡的公雞撈出來,開始剁塊。

做貴州辣子雞用的雞塊大概兩厘米見方,跟棗莊辣子雞的塊兒差不多。

不能太大,太大了味道浸不去,但是小了的話,又顯得太碎,沒有貴州辣子雞的那種神韻。

跟辣椒堆裏挑肉丁的歌樂山辣子雞不同,貴州辣子雞是真的以吃肉為主的。

雞塊兒剁好後,放在盆裏開始腌制。

盆裏放入一勺食鹽,一勺胡椒粉,幾粒花椒,兩勺料酒和蔥段姜片,再淋入一點點甜酒糟。

攪拌均勻後倒入一些食用油,撒一小把幹澱粉。

放甜酒糟的目的是為了增色,這玩意兒經過熱油烹制後會讓肉的顏色更加紅亮,看上去會更加誘人。

至於幹澱粉,也是為了鎖住肉塊中的水分,並且讓肉塊吃起來有種香酥的口感。

全部弄好後,徐拙剛準備出去歇會兒,才發現熊仔鬼鬼祟祟的躲在一邊,眼神直往腌肉的盆裏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