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4章 幹炸響鈴

幹炸響鈴是杭州地區的傳統名菜。

這道菜以色澤黃亮、鮮香味美,脆如響鈴而被推為杭州特色風味名菜之列,受到食者的歡迎。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道菜腐皮薄如蟬翼,成菜食時脆如響鈴,因為得名幹炸響鈴。

1956年,幹炸響鈴被評選為浙江省36道名菜之一。

現在,徐拙面前已經擺好了做幹炸響鈴要用到的配料:泗鄉豆腐皮、上好裏脊肉以及各種會用到的調味料。

這種豆腐皮在北方,其實被稱為油豆皮,就是那種薄薄的,油亮亮的豆制品,跟千張有著明顯的區別。

相反,千張在北方才被稱為豆腐皮。

這是兩種比較容易把名字混淆的食材。

不過雖然名字容易混淆,但是做法卻完全不一樣。

油豆皮是豆漿加熱後,表面形成的一層油膜,用竹簽等物小心的挑出來,幹燥後形成的豆制品。

而千張,是用做豆腐的方式壓制而成,味道和口感跟豆腐幹相似,但是很薄。

看著桌上擺著的幾張油豆皮,徐拙有些詫異,這些油豆皮居然都是幹的,完全沒有泡過水。

而系統給的技能中,這玩意兒都是在熱水中燙一下才可以用的。

因為用熱水燙了之後,不僅能把油皮中的香味兒激發出來,還能把表面沾的一些灰塵清洗幹凈。

而且燙過之後,油炸的時候更不容易炸糊,炸好的響鈴也更加酥脆。

徐拙看了一眼其他人的操作,都沒有要泡水的意思。

難道……這一步失傳了?

就算不為了口感更好,這幹巴巴的油豆皮用著真的就不怕上面有灰塵嗎?

徐拙不管別人,決定還是按照系統給的技能操作。

他先在鍋裏接了半鍋水,放在灶上開始燒。

等待水開的時候,開始動手切裏脊肉。

這道菜要用到的肉其實不多,主要是起個點綴和支撐豆腐皮的作用。

所以就不能把肉剁成肉泥,只要把裏脊肉細細的切成綠豆大小的肉粒就行了。

切好之後,徐拙放在碗裏,抓著雞蛋磕開,往裏面放了兩個蛋黃,淋入一勺黃酒,再來半勺食鹽。

這道菜是配著蘸料吃的,所以鹽不用放太多,給肉餡稍稍來點底味兒就行了。

把肉餡抓拌均勻後,正好鍋裏的水也開了。

徐拙把肉餡放在一邊進行腌制。

把灶上的火關掉之後,他拿拿起菜刀,開始切油豆皮。

油豆皮不能直接用,因為油豆腐在晾幹的過程中,外面會形成一圈比較硬的豆筋,這個需要切掉,免得影響成品的口感。

另外為了整體的美觀,需要把略微圓形的油豆皮切成正方形。

這樣不僅好卷,而且做出來的響鈴也更加美觀。

幾張油豆皮全部做好後,鍋裏的水已經停止沸騰,徐拙把油豆皮放進鍋裏,用鍋裏的熱水對其進行泡發和清洗。

做這一步有個竅門,那就是不能用沸騰的水。

因為油豆皮太薄,而且比較幹,猛然下入沸騰的水中會裂開,所以要等鍋裏的水停止沸騰之後再放進去進行汆燙。

汆燙需要好幾分鐘,這個時候徐拙也沒閑著,而是用炒鍋,做了一份椒鹽出來。

吃幹炸響鈴需要配上甜面醬、番茄醬或者椒鹽,番茄醬已經準備好,不過還差一樣椒鹽。

這會兒沒有現成的,所以徐拙就直接做了一份出來。

椒鹽很好做,沒有相關技能的時候徐拙就跟著魏君明學過。

先在鍋裏炒鹽,然後把花椒,炒好之後研磨成粉末就行。

“這孩子做椒鹽的手法,頗有年代感,想來應該是徐濟民教他的。看看人家的孫子,再看看自己家那幾個二世祖,這就是差距啊!”

“怪不得人家徐濟民喜歡裝逼呢,要是我有這樣的孫子,估計比徐濟民還更過分一些。”

看著徐拙的操作,戴震霆感慨連連。

有這樣乖巧的孫子,就算再忙點累點也心甘情願。

怪不得徐濟民好端端的突然卸任徐家酒樓了呢,肯定是為了徐拙保駕護航。

想到這裏,戴震霆對徐濟民甚至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覺。

都是為了傳承啊!

可是人家徐濟民已經找到了繼承魯菜的好苗子,而自己呢?

徒弟只能算良好,而自己的那些兒孫,在做菜方面連及格都達不到。

這輩子,怕是找不到能夠繼承衣缽的人了。

想到這裏,戴震霆過生日的喜悅,就散了大半。

徐拙把椒鹽做好之後,鍋裏的油豆皮也燙得差不多了。

他用漏勺小心的撈出來進行,稍微晾涼後用力攥去油豆皮上面的水分,然後拿起一張,平鋪在案板上。

經過汆燙之後,油豆皮的香味兒很濃,顏色也稍稍變淺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