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8章 名利相依

不過孟謙並沒有去刷QQ號,起碼目前來說沒有這個必要,隨機了一個QQ號,雖然數字沒有什麽特別的意義的,但孟謙欣然接受。

把QQ掛在一邊,緊接著自然就是打開郵箱看看有沒有新的回復了,讓人驚喜的是,孟謙注意到有七封回信,但讓孟謙情緒快速轉變的是,這七封郵件中有五封都是警告郵件。

甚至其中一家企業直接表示已經報警,果然,在這個年代用這種方式去吸引企業的注意還是比較冒險的,大家對這種行為的接受度並沒有後世這麽高,思想也沒有後世這麽開放。

好在讓孟謙慰藉的是,另外兩封回信的態度是積極正面的,他們都對孟謙發出了邀請。

算了算,現在總共發出了25封郵件,五個拒絕,兩個約見面,一個已經達成了合作關系,這個比例孟謙已經知足了。

更重要的是,在給出積極態度的兩家企業中,有他非常在意的一家企業,瀛海威。

瀛海威這個名字,了解過華夏互聯網歷史的人都不會陌生,因為它是華夏互聯網發展的引路人,更是ISP概念的先鋒軍。

瀛海威在華夏互聯網歷史上有很多響當當的名號,包括華夏因特網的黃埔軍校,華夏公民網絡意識啟蒙者等等,其創始人張樹新女士更是被標榜為華夏互聯網行業的開拓者。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偉大的企業,卻偏偏沒有偉大多久,從1995年到1997年短短兩年的時間,瀛海威經歷了奇跡般的發展速度,可也在短短的兩年後,瀛海威不知道哪裏出了問題,開始快速走下坡路,張樹新更是在1998年被迫辭職,這些東西孟謙通過現在的網絡新聞都能搜索得到。

不過大概是因為底子厚實的原因,瀛海威在經歷了98年的種種變故後,於99年底獲得了一大筆融資,從現在網上的報道來看,有點涅槃重生的意思,因為很多媒體都用上了王者歸來之類的詞語。

然而作為重生者,孟謙卻跟清楚,用不了多久瀛海威又會開始走下坡路,而且孟謙雖然記不清具體的是時間,但他大概記得沒幾年的時間瀛海威就會徹底倒閉,一個傳奇的企業即將在幾年後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

這就說明,對於後世分析的瀛海威沒有正確決策的說法應該是有一定道理的,這一次的融資也不過是強行輸血續命罷了,否則就孟謙在這個年代看到的大家對瀛海威的這種敬畏和認可程度來說,後面大概不過一兩年就走向窮途末路的情況不太應該發生。

現在的瀛海威內部一定很混亂,而這,正是孟謙很在意瀛海威這家企業的原因,可以說,就目前華夏所有的企業來說了,孟謙最想合作的三家企業之一,沒有BAT,但是有瀛海威。

因為這是一家一旦有人可以撥亂反正一下,就極有可能大放異彩的企業。

在孟謙看來,不管是現在的三巨頭三大門戶,還是未來的三巨頭BAT,自己的出現都只能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存在,因為他們本身的發展問題都不大,自己很難去通過什麽方式實現類似於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畢竟自己不能過分的彰顯出對未來局勢的把控和熟悉。

但對於瀛海威這樣的企業來說,因為內部的問題太多了,偏偏實力又有,自己如果能從一定的核心做出一點改變,就會有機會引起正向的蝴蝶效應,一旦這個事情成了,自己對瀛海威來說就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雖說這也是孟謙的一種美好的設想,但還是那句話,作為有重生掛的人,很多事情是有資格去妄想一下的,哪怕不成功,自己反正沒什麽吃虧的地方。

權當試一試了,反正自己不幹預的話,過不了多久瀛海威也要倒閉了。

可一旦成為了瀛海威雪中送炭的救世主,孟謙就可以從瀛海威身上得到他現在特別想要的第二樣東西,資源。

作為一個正常工作到39歲的中年人,就算一直從事的是技術工作,但在信息大爆炸的後世孟謙也很清楚,一個企業的成功離不開資本,離不開項目,離不開團隊,更離不開資源。

人脈資源,行業資源,市場資源,俗話說的好,創業拼到最後,拼的就是資源,誰的資源多,誰就更容易成功,這話在一定程度上是沒有毛病的。

這個道理在全世界通用,在把人情看的更為重要的華夏,更適用。

而瀛海威這家企業,上有國資背景,下有同行認可,還有當下來說相當龐大的用戶基數,論資源,瀛海威絕對算是行業裏數一數二的了。

孟謙不在乎在瀛海威身上賺多少錢,但他很在乎能從瀛海威身上賺多少資源。

因此,瀛海威的回應讓孟謙直接無視了那五家企業帶來的負面態度,他很認真的措辭了一番,跟瀛海威約在了兩周後見面,因為那個時候學校放寒假了,阿裏這邊的系統前期搭建工作肯定也完成了,他可以有時間去趟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