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三合一(第5/6頁)

倒是秦首輔略一思索,對虞衡的選擇表示贊同,“越難治理的地方,越容易出政績。你是個有大本事的,若是在岐州做出了讓人側目的政績來,日後要入閣,即便你的年紀相較於閣老來說還太年輕,其他人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富貴險中從,虞衡要真讓岐州那塊窮苦的土地變得越來越好,那就證明他確實有治理國家的能耐,這麽苦難的地方他都能做出政績,實力絕對可以碾壓一眾官員。既然如此,常規的入閣要求就禁錮不住他,天才,總歸是要特殊一點的。

就像虞衡最開始被景隆帝封為嘉秀侯時一樣,文官封侯,難嗎?難如登天。但虞衡不還是當上了這個嘉秀侯嗎?

只有實力高到一定境界時,才能打破常規。天才,走的從來都不是尋常的路。

虞衡當然可以選擇去富庶的地方混上幾年資歷,而後入閣。但那路子,總覺得他這一路走得太順了,難免沾了運氣的光,真正的治理一方的實力還沒體現出來。到時候,他入閣倒是能入,但要想當首輔,競爭力可能就不如其他閣老們了。這就跟後世富二代創業一般,太過順利,就要做出比一般人更厲害的成績,才能擺脫家庭的光環,讓大家認可他本人的實力一樣。

虞衡這一路走得也太過順利,有父親兄長和帝王閣老護著,更重要的是老天爺都護著他,運氣好得讓人連嫉妒都嫉妒不起來,已經達到佛系躺平看他秀的程度了。認真算下來,虞衡確實沒有展露過太多的治理能力,技能點大多點在了念書、農業和經商上。治理朝政的本事,還沒完全展露出來,這樣的履歷,讓他當首輔,確實有些不太能服眾。

什麽?你說他為大宣做出了巨大貢獻,帶領大宣百姓過上了溫飽生活?那不是已經有了爵位獎勵了嗎?一碼歸一碼,想當首輔,要求還是很高的。這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要是一個眼瞎選錯了人,那怕是整個大宣都要被霍霍了。

虞衡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決定去岐州,一方面是想去見見方氏,改善一下那裏的風氣,另一方面,就是秦首輔所說的,越艱苦的地方,做出來了成績就越讓人心悅臣服,虞衡想要用自己真正的實力讓所有官員心服口服,對他當首輔的事絕無二話,而不是被人背地裏叫水貨。真這樣,他當上首輔後還得費心給人來上幾個下馬威,那多累。

胡尚書等人聽完秦首輔的分析,心中認可了他的說法,嘴上卻不饒人,沒好氣地吐槽秦首輔,“好歹虞衡還是你孫女婿,你這老家夥,真是心硬,都不心疼孩子。”

秦首輔無奈,“我心疼他,能把我這個位置給他嗎?”

那當然是不能的。胡尚書也知道自己有些無理取鬧了,但這幾年他和虞衡來往甚密,處出了感情,對虞衡要去岐州吃苦這事兒,總覺得心裏不得勁兒。虞衡還沒出發呢,胡尚書就開始擔心他在岐州遭罪了。

天可憐見,這小子被侯府嬌養著長大,比一般官員家的姑娘家還養得精細。真去了岐州,最少都得待三年,這孩子能撐得住嗎?再說了,政績那是想有就能有的東西嗎?誰不知道越艱辛的地方做出了政績就越能彰顯本事的道理?問題是,這些地方哪是那麽好改變的,萬一虞衡沒能想出應對之策呢?

摸著良心說,就是胡尚書自個兒,到了岐州那地兒,也想不出什麽有效的治理辦法來。

更重要的是,他實在舍不得虞衡。他們這把老骨頭,活一年少一年,誰知道虞衡這一去,他還能不能等到虞衡回京之日呢?

虞衡則沒那麽多煩惱,見胡尚書一臉不舍,虞衡心下感動,眼神微微一閃,上前便攬了胡尚書的脖子,笑嘻嘻道:“既然您這麽心疼我,到時候我真去了岐州,您這個錢袋子可得大方一點,多給我撥點銀子。我也不要多了,先前鞏尚書他們一人要了一百萬兩,那我也要這個數。”

胡尚書頓時什麽傷感的心情都沒有了,當即翻臉,“滾滾滾,張嘴就要一百萬兩銀子,你怎麽不去搶?見天的盯著國庫,國庫就算堆滿了金子,也禁不起你們這麽敗家!”

虞衡這話還真不是在開玩笑,各州的發展都離不開朝廷的支持。虞衡就算有各種奇思妙想,沒有資金要怎麽準備那麽多材料,將設想做出來呢?

州和州之間也是有競爭的,刺史們都會盡可能地多為自己的州爭取資源。就像後世各省搶各種發展機會一樣,專項撥款,課題試點,都是絕佳的機遇。虞衡要去岐州,任什麽官還不確定,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他需要銀子。

說白了也就是那麽回事,跟著你有肉吃大夥兒就跟著你幹,驢子面前吊了胡蘿蔔才能引著驢子不斷幹活。虞衡一想到岐州刺史那一心養老萬事不管的做派,就知道岐州的官員大多也被他影響的十分佛系,全都是鹹魚,就是一鹹魚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