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三合一(第3/6頁)

反正虞啟昌承受了齊王那麽多年的惡意,還帶著一家老小過得有聲有色,就知道虞啟昌可不是清流嘴裏罵著的莽夫。

遠的不提,就去年,虞啟昌還以護駕之名揍了齊王一頓來著。

但是從虞啟昌回京那一天開始,他和景隆帝就形成了一股默契,虞啟昌不會再去邊關。虞家幾代鎮守邊關,到虞啟昌手中,聲勢已達到最高。這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君臣情義是一回事,猜忌是另一回事,雙方都明白,若是不想事態發展到不可掌控的那一步,就該收斂一番。

於是,才有了虞啟昌帶領一家人回京之事。

景隆帝對虞啟昌已經夠信任了,一般來說,守將的家眷總會留一部分在京城,父母妻兒都在,地位尊崇,京中繁華,總比邊外苦寒之地好多了。但某種意義上來說,守將的家眷實際上也是帝王的人質,是牽制守將的風箏線。

景隆帝能讓虞啟昌帶著一家老小紮根邊關,本就是對他極大的信任。

要知道,以虞家在邊關的聲望,若是直接起兵造反,怕是能一呼百應,又有邊外各族做補給,搶他們一波添自己的軍餉,根本就不是事兒。

所以,這一次,景隆帝也不會讓虞啟昌再去邊關。

否則的話,這麽多年,虞啟昌在京城的低調行事也就沒了意義。

其實還是雙方實力差距太大,不是景隆帝吹,大宣如今的國力,邊外全部綁在一塊兒扔秤上,分量還趕不上大宣一半。

人力和財力一直被大宣吊打就不說了,虞衡找來的紅薯,讓大宣百姓過上了不再餓肚子的日子,百姓吃得飽穿得暖,國家稅收漲了不少不說,百姓體質也上了一個高度。現在要是征兵,征來的青壯肯定比以往多得多。

更要緊的是,虞衡先前說要造水泥和化肥,讓軍備也向上升了一個台階。造水泥弄出來的手拉風箱能夠讓爐子的溫度更高,化肥廠在鞏尚書堅持不懈地催胡尚書拿經費的情況下,也開始辦起來了。化肥廠那個產出的焦煤,那是可以煉鋼的。

煉鋼出來後,軍需武器立即高端了不少。相比起外族那些拿著的歪瓜裂棗的武器,大宣這邊是真正的精兵強將。

尤其是景隆帝並不是不知道將士艱辛的帝王,有虞啟昌這個心腹時不時在他耳邊提上一嘴普通士兵日子不好過,景隆帝一朝,實際上是將士待遇最好的一朝。尤其是這兩年國庫充盈了,除了鞏尚書想方設法地從胡尚書手裏坑銀子再,兵部尚書也沒閑著,打著做軍備關心將士們的旗號,從胡尚書手裏拿了一筆不少的銀子,給將士們加了軍餉。

為此,胡尚書差點和兵部尚書打上一架。用胡尚書的話說就是,鞏禿頭尚且還只是坑一回銀子,用完後還能見著成效,有新東西出來。李老頭這兒就更過分了,這軍餉一加,年年都得多花一大筆銀子,真是比鞏禿頭還能敗家。

可憐胡尚書守著國庫這麽久,好不容易體會了一把大豐收的喜悅,沒高興幾天,就被一幫敗家同僚騙去了大半,簡直想打人。

為此,胡尚書還偷偷來找虞衡開藥方。各位閣老薅羊毛薅得太過分,都把胡尚書給愁禿頭了。

虞衡當時還勸胡尚書放寬心來著,銀子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有進就有出,爭取明年再來個大豐收不就得了。

為此,虞衡還差點被胡尚書拿住話柄許下不平等諾言,胡尚書信誓旦旦讓虞衡開口明年繼續幫戶部創收,讓國庫的收益不能低於今年。

嚇得虞衡趕緊把生發湯藥灌進胡尚書的嘴裏,免得他再說出什麽奇葩要求來。

當然,因為湯藥太苦差點把胡尚書當場送走而被胡尚書追著打這事兒,就不用再回憶了。

這時候,虞衡就不得不誇一句李尚書特別有遠見了。瞧瞧人家,居安思危做得多棒!軍餉給足了,武器到位了,後勤工作做得這麽好,何愁將士們不拼命立功?

大宣國力本來就吊打邊關外族,又有武器軍備加成,還打不贏這場仗,那邊關那幫將士都該滾回家賣紅薯去。

當你面對一場贏面特別大的戰爭,你是毫無鬥志只想苟命,還是想放手一搏,建功立業,立下赫赫戰功封侯拜爵呢?

在邊關和外族打習慣了的將士們表示:他們絕對選後一種!

就連京城也有不少反應敏捷的人家聽到風聲便躍躍欲試,準備將家裏的孩子塞進軍中混個功勞啥的。

不過,關於對外族宣戰之事,並不是那麽順利。

景隆帝在朝堂上提出來要出兵邊外時,受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對。

主和派堅決不同意再開戰事,痛心疾首地問景隆帝,“大宣和邊關外族開戰多年,也就靖安侯回京才安寧了下來。百姓們好不容易過上了安穩日子,陛下怎麽忍心再讓他們遭受戰火,失去至親?”